“啊,有这事?”陈老师吃惊地问,“那个天坑大吗?深吗?”
“非常大,非常深,洞内黑漆漆的,有种深不见底的感觉。”我说。
“有图片吗?”陈老师问。
“有,有。他发消息过来的同时,还附来了一张图片,很清晰,图片上的大天坑,看得清清楚楚。”我答。
陈老师兴奋地说:“走,我房里有电脑,把你的QQ打开,看看那张图片。”
日期:2013-04-28 16:46:29
第六章,发邮件的是谁〔六〕
当那张盘龙山天坑的图片,展现在我们面前时,陈老师的双眼一眨也不眨地死盯着它,吃惊中饱含着欣喜:“对,够大,够深,这才是地地道道的天坑。”
我有些不解,就问:“陈老师,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才是地地道道的天坑呢?难道还有不地道的假天坑吗?”
“有的,有的,不地道的假天坑多了去了。”陈老师说,“国际喀斯特地貌学术界对天坑的定义有四个条件,只有同时满足了这四个条件的山坑,才能被称作天坑。”
“哪四个条件?”我好奇地问。
“首先,这个坑必须是出现在喀斯特地貌的地区。也就是说这个坑的地质构造,必须是碳酸钙的岩层构造。因为碳酸钙岩层又称石灰岩,能够缓慢地溶解于流水,所以只有在这种石灰岩构造的地方,才可能在流水的冲蚀作用下,产生这么大的坑。”陈老师强调说。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