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小时候看过一本书,简要回顾了孔子的一生。
孔子早年游历齐国,后在自己故乡鲁国成为相国,有感于国君鲁定公好色荒政,前497年愤然离开鲁国,开始了周历列国的传奇人生。十四年后,孔子终于结束了艰辛的游说生涯,拖着六十八岁的残弱之躯回到了乡梓之地。漫长的流窜过程中,孔子有过成为王师的荣耀,也有饥寒交迫的困顿,甚至有拘禁受困的耻辱、险些被杀掉的风险。
我记得这本书的原因,不是因为它记述了孔子生平,而是因为它对孔子大加挞伐,骂孔子鄙视财富,要求人们安贫乐道。这本书的谩骂曾经让我对孔子着实很有意见,按照这本书的逻辑,似乎就是孔子搞的我们穷了好几千年,只要没有孔子我们在战国时代就该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了。
真的是这样吗?
孔子曾大声疾呼“罕言利”,所谓“罕言利”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对缺德世人的指责。所谓“安贫乐道”是“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是奉劝世人尊重规律,绝不能急功近利。
今天,除了孔子,我们还可以瞻仰那个时代的商人,子贡、范蠡、弦高、邓拓……,那一个不是“富而好仁”、又有那一个不是“见利思义”?他们对财富、对金钱、对名利,何尝有爆发户式的浅薄?
道德价值当然高于物质利益,一个人、一个社会,如果失去了道德的价值,眼中只剩余金钱,那就是一个赤裸裸的丛林社会,所有的掠夺都会没有底线。这个时候,没有人能摆脱利益的诱惑,整个社会除了钱,已经没有其他任何东西有价值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