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04-10 11:39:18
感谢小笑、阿萌、嘉靖、小茶、王者、迷城、fish、科比、慕白、命运、潇湘、墨者、小马、安静、天马、guo的热情支持。今天接着更新。
这几年经常写东西,也有些写累了,灵感毕竟是有限的,如果耗费灵感存储,大脑感觉太累。需要一点放松的空间,史书是很难再看下去了,可以转移一下注意力,做些轻松的活动,给大脑减负。
可以看看诗词文学,沉醉于山水之间,斯人生一大乐。小笑的文笔总是那么优美,这一点确实比不上,我的文字风格整体上有些偏硬,太优美的文字是写不出来的。春秋的故事非常精彩,牛人辈出,只是因为篇幅有限,所以只能写一些重点人物,还有许多人物和故事都没有写,或没有详写,总感觉是个遗憾。
真实的孔子并非后世神化或丑化的那样,至于那句“女子与小人难养”。确实被误解的很深,就是那个“养”字。这里的养其实当做相处之意。而女子也不是指所有的女性,而是特指妻妾。其实不指是和妻妾或仆人相处,和任何人相处都是这个道理,近则不逊,远则怨。特别是有权者,对身边人太亲近了,他们就会恃宠生骄。如果太远离了,他们就会产生怨恨。
舅是指的什么,容再查一查相关资料。狼的基本功不太扎实,所以经常出现错字,语句上也多有毛病,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用阶级分析法,有时不一定能完整的还原古代人的真实想法,毕竟阶级是死的,但人是活的。阳货见孔子确实很有意思,而《论语》有一篇就是以阳货为题,按邢晏的说法,这是孔子讽刺阳货以陪臣之位专恣不法的。最后那句唯小人难养,也有暗刺阳货之意。
孔子的成就,主要还是在思想教育上,或者说是社会政治学。称孔子是一个圣人,这并不为过,就他本人来说,他不是后世所贬低的那么不堪,他是非常有性格的一个老头。当然,那个时代的圣人并不止孔子一个,管老孙墨,哪个不是圣人?儒家,一般分为新儒和旧儒,孔子为新儒,周公为旧儒,孔子的新儒当是在周公之旧儒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客观来说,孔子学说有其正负教育意义,教人为世之道大有裨益,但负面影响也不小,比如什么君君父父,安贫乐道之类。当然任何学说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取其大义略其小节就行了。
日期:2013-04-10 11:41:00
二十四 天生一个孔圣人,无限风光在春秋——属于孔子的江湖传奇 一(11)
阳货还是对孔子拒绝出山为他效力不死心,想再劝孔子入伙,但阳货比较了解孔子的性格,这个浑身炸刺的老头子顺毛捋不行,只能用激将法了。阳货问了孔子两个问题,一是“身怀大才而看坐国家迷乱,可谓仁乎?”孔子说不仁;二是“夫子久有横平天下之志,却屡次放弃出仕的机会,可谓智乎?”孔子说不智。
看到孔子频频点头,阳货真以为孔子动了心,劝孔子迷途知返:“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夫子跟着我走吧,”结果被孔子当头一棒砸了回去,孔子挥一挥衣袖,曰:“走你!你说的都正确,但我已经下决心致仕了,你另找高人吧。”
孔子拒绝阳货,理由很充分,但孔子为什么之前要收下阳货送来的蒸猪?孔子不是不知道,一旦阳货被打倒,如果孔子在官场上的敌人拿这件事情做文章,孔子跳进黄海也洗不清了。
孔子收下阳货送来的蒸猪,历来有许多解释,有一种比较靠谱的解释是,孔子还不想断绝与阳货的关系,至少不想彻底得罪手握生杀大权的阳货。孔子在鲁国讲学,就必须和权臣打好交道,否则阳货天天派马仔来学堂捣乱,孔子什么事都别想干了。
其实孔子并非趋炎附势之徒,他的品行非常高洁,只是人活在世上,不能为了清高而清高,总是要面对现实的。即使是桃李满天下的大学者,有时为了生存向强权低下头,也不会影响他在世人中的良好形象。
孔子是教育家,思想家,但往往被后人忽略的是,孔子也是一位非常有远见的政治家,至少孔子会做出对自己有利的政治选择。在拒绝出山为阳货效力这件事上,孔子并没有做错,孔子的考虑主要有两点:
一、阳货本是季氏家臣,却废主自立,与孔子的政治理念严重冲突。如果孔子贪一时之小利上了阳货的贼船,这将孔子一生中难以洗清的污点。
二、阳货得位不正,在官场上得罪人太多,难说阳货的专权能撑到什么时候。孔子如果和阳货绑在一起,阳货要是倒了,孔子还能在鲁国混下去吗?
阳货独吞整个蛋糕,官场中人没有不恨他的。更让大多数人愤怒的是,阳货不仅独吞蛋糕,甚至还要对威胁阳货地位的人斩尽杀绝,这就触犯了大多数人的底线。
事情的起因是阳货想杀掉季孙、叔孙、孟孙三家的正牌后裔,改立听命于阳货的庶子。这三家贵族虽然实力大减,但还是有一定自卫能力,在公元前502年十月,以季孙氏为首,三家联合进攻阳货,将阳货逐出曲阜,阳货狼狈逃到曲阜东北的阳关避难。
阳货在鲁国专政,利益受损的不仅是三家贵族,还包括已经忍了八年的鲁定公姬宋。鲁定公一直在等待机会恢复公族的统治地位,现在阳货被三家打跑,正是鲁定公咸鱼翻身的绝佳机会。在第二年(公元前501年)夏六月,鲁定公集结自己的军队,对躲在阳关的阳货发起总攻,阳货完全没有了往日的威风,被官军打得鼻青脸肿,逃到齐国避难去了。
阳货被打倒,三桓势力也日落西山,虽然鲁国依然面临着君弱臣强的问题,但鲁定公在一定程度上收复了最高权力,这对蛰伏已久的孔子是非常有利的。鲁定公本人很欣赏孔子,特别是孔子拒绝为阳货效力,让鲁定公看到了孔子对鲁国公室的忠诚度,这应该是鲁定公决定邀请孔子出山的重要原因。
当然,以孔子在文化界的特殊地位,把孔子拉在自己的旗下,有利于鲁定公提高自己的政治形象,这也是当初阳货想做而没有做到的。而孔子选择鲁定公,主要还是出于正统观念,阳货再强也只是陪臣,名不正言不顺,这有些类似于诸葛亮没有选择曹操而选择刘备,也是出于这层考虑。
日期:2013-04-10 11:44:07
二十五 天生一个孔圣人,无限风光在春秋——属于孔子的江湖传奇 二(1)
孔子做的第一个官是中都宰,时间是公元前500年,这一年孔子五十二岁。中都宰这个职务相当于两汉时期的司隶校尉,相当于首都市长,算是官场准一线人物。《孔子家语》第一篇《相鲁》,开篇讲的就是孔子出任中都宰后做出的政绩,成绩相当不错,这足以证明孔子并不是个酸文人,他的政治能力同样不能忽略。
在五十知天命之年,孔子的儒家思想体系已经基本成熟,他所需要的,是一块能推行自己政治思想的试验田,中都宰官位不算高,但有实权,是地方一把手,何况还有鲁定公的支持。鲁定公让孔子出任中都宰,大概也有让孔子进行改革试验的意思。
孔子在中都宰的任上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情:
一、让老百姓活的有尊严,死的也有尊严,即制定“养生送死之节”。
二、制定老幼有别的饮食标准,
三、任人唯贤,能力强的人可以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即“强弱异任”。.
四、男女授受不亲,这对维护封建道德体系来说非常重要。
五、提倡节俭,禁止在器物上雕琢华文。
六、禁止修建豪华墓地,并在墓地周边种树。
孔子在上任之初烧了六把火,政治影响非常大,在“六条新政”实行一年后,各国诸侯都对孔子新政大加赞赏,并在国内推行孔子新政。孔子在出仕之前是以文化教育闻名于诸国,在政治上,孔子并没有得到认可,而自各国推行孔子新政后,这对孔子仕途所产生的正面影响是无可估量的。
孔子在官场上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他自己也信心满怀,鲁定公曾经问他:“老夫子的新政,是否可以鲁国全面推行?”孔子回答的很霸气:“在天下各国推行都不成问题,何况在鲁国!”
鲁定公之所以这么问孔子,用意非常明显,就是要提拔孔子担任更重要的职务。孔子担任的中都宰属于地方官编制,相当于王安石在任鄞县令期间推行的变法试验,鲁定公要做的,就是把孔子上调至朝廷,就像宋神宗把王安石调到京城搞变法一样。
日期:2013-04-10 11:45:21
二十五 天生一个孔圣人,无限风光在春秋——属于孔子的江湖传奇 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