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的各种门类中,诸如高古玉器,青铜器,石雕造像之类,由于政策的限制和鉴赏上形而上的高门槛以及品种繁多精品存世量少难成价值体系等等因素,一直是不温不火,而古代陶瓷中的精细明清瓷类,则因为其等级体系完备,风格清新易被认知,政策禁锢少等等因素,在2000年后的一拨浪潮中,开始为热钱所看上。整个明清瓷器的市场,在大的拍卖行的带动下,各个时期的青花,彩瓷,颜色釉等等几大品种,互相拉升,彼此照应,价值体系看似稳固而爬升力度强劲。行家们都纷纷介入,认为此为一大热灶,有利可图。于是我老师之前才周转出一部分资金,购入一批崇祯前后明末清初时期的青花瓷器。
“冷灶烧不好,顶多丢车保帅,热灶烧不好,才更容易抽不出手,进退两难啊。”
他曾如是对阿康说。
不料一语成谶。
行内的某位明清瓷大佬曾写过一本书叫《明清笔筒》,列举了明清时期各种材质的笔筒,其中青花瓷类的,几件最精美的,便是明末清初这个时期的,书中定位崇祯时期。人们对这个时期的青花瓷器的认知是很迟才建立的,因为这些瓷器多没有款识,早先,很多人认为这些瓷器应该是康熙时候烧造的,因为以通常的认识,明末清初,战乱连年民不聊生,怎么可能生产出这样的精细的瓷器呢?但后来慢慢经过考古学类型学,以及工艺学上对于胎釉形制画工的比较研究,才给出了这样一批瓷器一个准确的年代界定。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