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12-03 16:03:20
没等莺儿说完,薛芬笑逐颜开地右手挽着施义、左手拿着汗巾走来拜访。施义双手提来两箩筐种类各异的湖鲜。秋华拿来一只大浴桶,秋实提上一桶水,施义倒了满满的一大桶,有鲟鱼、莲鱼、鲫鱼、鲤鱼、鳗鱼、鲶鱼、刀鲚、银鱼、甲鱼、桂花鱼、大闸蟹、太湖虾等十多个品种,活蹦乱跳,浮水专底。大家看了,开心至极。
黄岚马上吩咐婆子道:“中午做鲜鱼全席好了!什么牛肉、猪肉、鸡呀、鸭呀统统的不要。”
“我去帮助阿婆杀鱼做饭,看看我的厨艺。”薛芬接着招过牛哥说,“施义特地来拜见太太、宝太太和众位长辈亲友。”
这时,大家把目光汇聚到施义身上,见他礼貌地向众位拱手,道:“众位长辈、众位亲友请了,晚辈我初来晚到,不知怎样称呼,请各位见谅!”
“请坐,请坐。”宝钗笑脸相迎、热情以待。刚才说要抓他的李纨却横眉冷对、怒目而视,或许是刚说了要把他抓起来的原因吧!
施义慢慢地坐下后,说:“晚辈不知众位长辈在此,拜见来迟,请多多原谅!真的太好了!太巧了!”
“你说太好太巧,不知好的什么?巧在何处?”李纨不客气地问。
“本来我与薛芬一起要到京城寻找你们的,做梦也想不到众位都在这里,好就好在今天能见到太太及众位,巧是巧在太湖相逢。”施义兴奋地说。
“你寻我们有什么事吗?”李纨仍板着面孔。
“是我一生中最大、最重要的事——寻根问祖,寻找祖宗!”施义说。
“祖宗!这跟我们贾府有什么关系?荣国府没有姓施的亲戚。”李纨不解地问。
“我本来姓贾,是贾府的人,太太有所不知。”施义说。
“姓贾的多得是,不要搞错了!”李纨说。
“不会错的,我说的贾府就是指荣国府。”施义说。
“不要骗人了。你骗得了薛芬,可骗不了我。”李纨厉声道。
“小辈不敢。是真的,太太您不知道,听我慢慢说……”施义道。
“不要说了。我不知道谁知道?老实对你说,我就是荣国府年纪最大、情况最清楚的人,什么事情都在我肚子里,何况一个人。骗术高明呀!胆敢骗到我这里来了。哈哈,笑话。”李纨冷笑说。
“太太请勿误会,晚辈怎敢在太太面前撒谎呢!”施义平心静气地说。
“不是骗是什么,你说说,你到底与荣府有什么亲戚关系?”李纨激动地说。
“我也说不清楚,只是听我母亲说的。”施义不慌不忙地说。
“你母亲说的?你母亲是谁?”宝钗看其面相似有熟识。
“我母亲临终前,再三吩咐我,长大以后,务必到贾府去,务必去荣国府,要找到珠大奶奶和宝二奶奶,要把这包东西交给她们!这是我母亲的遗嘱。”施义目中含泪地接着说,“她说‘珠、宝两位太太是最亲的人,也是最好的人!’”
“你母亲的遗嘱?你母亲难道是……”宝钗惊骇地说。
“我母亲名叫平儿。”施义一边说一边拿出母亲的遗物。
“平儿!你母亲呢?她怎么样?她不在了?”宝钗紧张地问。
“母亲去世十一年了。”施义噙泪说。
“你母亲重新嫁人了,你父亲呢?”宝钗进一步问。
“母亲是嫁过人,可是我的亲生父亲名叫贾琏。”施义明确地说。
“贾琏!这是真的吗?”袭人惊讶地说。
“是的,请打开母亲的遗物,看了便知。”施义十分肯定地说。
日期:2012-12-04 07:25:06
秋 兴
叶落清秋色,
西风飒园门。
青山高伏枕,
白日孤对樽。
一生无作就,
双眼向乾坤。
独坐空亭内,
狂歌四壁存。
日期:2012-12-04 16:11:36
宝钗接过包子一看,包子外面封条上写着:京城荣国府珠大奶奶、宝二奶奶亲启。落款署名施平儿缄。从字体中可以辨得是出于平儿亲笔。她立刻拆开。大家屏声静气地看平儿的遗书遗物。
主要遗物有宝钗送给的一只玉镯和一对宫花,有李纨赠予的一只钻戒,还有贾琏给的金项链和东洋进口的珍珠项链各一条;此外有纯金做的“八仙”和“九老”各一副,这玩意儿是用来缝合在孩童帽前的装束品,据说有驱邪长寿的作用。袭人一眼认出其中一副是巧姐儿用过的,另一副是宝玉房里的,可能是宝玉小时用了留着、送给平儿作纪念的。旁边有头发两束,她用红布条扎着,并写着贾琏、平儿的名字,显然是两人割发为夫妻的证明。
宝钗心情十分沉重地打开遗书,见上面潦草地写着:
自从凤姐谢世后,琏二爷扶我为正,这时我才怀下这个孩子。为巧
姐儿被卖之事,贾环恨我入骨。他若得知我怀上琏二爷的骨肉,必置我
母子于死地。
为了保得贾琏的血脉,我不告而别,来到老家湖涯,隐姓埋名。只因
母子俩难以度日,为了使孩子长大成人,迫于无奈,与孩提好友结为夫
妻。婚后生活尚且安静,不料湖涯突发瘟疫,义儿的继父前天染病身
亡,看来我命也危在旦夕。
义儿生下后不久,突然来了曾多次到过贾府的癞瘌头和尚和跛拐
道人。他俩还认得我。和尚说:“平儿,贾琏已经魂归离恨天了,这个孩
子是元妃娘娘向警幻仙子求来的,不要忘记元妃的恩德。”并留有偈语
云:
此子虽非济世才,出身却是太虚来。
官场险地何须去,致富勤劳快乐哉。
那道人又念道:
孩儿命苦也安祥,十岁离家走他乡,
二十携妻回故里,太湖水上弄风樯。
我将要与世长辞了,只要孩儿长大成人后,归宗贾府,以继宗祧,琏
二爷有血脉相传,我死而足矣!到那时我儿应更为贾姓,名叫贾施。请
珠奶奶和宝二奶奶收留并关照。致谢!拜托!
施平儿拜上
平儿的遗书先由宝钗读。她读了一半,泪流满面,嗓子沙哑,咽喉阻哽,泣不成声,再也读不下去了,就转给李纨念。李纨虽然勉强念完此书,可是泪水把纸头都滴湿了。
贾施虽然保管了母亲遗书十多年,也是第一次才看到,伤心得泪如雨下。
众人听了平儿的遗书后,无不感慨万分。李纨激动地说:“平儿好人啊!她为了保护琏二爷的血脉,偷偷地隐居太湖,含辛茹苦地带养这孩子。”
“平儿也好命苦啦!不容易啊!首先要感谢贤德妃娘娘为琏二爷求得一子,更要感谢平儿留下贾琏血脉。她的忠孝义举感人至深!可惜她早已离开我们了!”宝钗感动地说。
“的确是贾门的大喜,想不到平儿还养着个好儿子,真是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是一件让人难以置信的大喜事!”袭人说。
“我终于找到了你们,认着了亲人,还我本来面目,从此成为堂堂正正的人了,感到无比的兴奋、无上的荣幸呀!”贾施说。
这时,薛芬满面春风地过来,说:“中饭已经做好了,太太及各位请来用餐。”
大家走到餐厅一看,桌上放着满满一桌全是鱼鲜,有清蒸刀鲚、糖醋鲤鱼、红烧莲鱼、鲫鱼熬汤、银鱼爆炒、桂花鱼香菇煲、鳗鱼炖甲鱼、盐水太湖虾、醉烧大闸蟹,还有炒鱼块、飘鱼丸、烤鱼头等等,让人眼花缭乱,香气扑鼻。她们虽然吃过山珍海味,但从未尝过全席鱼鲜,心中尤为快活。
喜事加鱼鲜,新亲加旧交,欣喜的场面不必细说。人人齐夸薛芬手艺不凡,做得一手好菜,连李纨也赞不绝口。
李纨、宝钗把薛芬拉到她俩的中间坐下,袭人把贾施也拉来与薛芬并坐。
一开席,宝钗向贾施、薛芬敬酒道:“今天我们贾府天降贵客,不不不,不是贵客,是天降大喜……”
“喜事还多着呢。”薛芬突然想到一件事,向众位透露说,“还有一个好消息——我今天早上碰到表妹……”
“你说什么?谁是你的表妹?”宝钗急问。
“她是我的亲戚,也是宝太太的亲戚。她是宝琴阿姨的女儿——梅菲。”薛芬开心地说。
“她怎么样?也在这里?”没等她说完,李纨抢着问。
“早上刚刚碰到。噢,对啦!刚才来时在路上碰着她,想不到她也在这里。”讲到这里,薛芬心情变得激动地说,“我说‘菲妹,你怎么在这里?’她说‘步你的后尘,走你的道路!’真是好笑。”
“你为什么不带她一起来?”宝钗说。
“你叫她一起来多好!”李纨说。
“我叫了啊!她说今天太突然了,改天夫妻双双同来拜访。”薛芬说。
“她现在在做什么?”宝钗问。
“银楼打金,卖珠宝呗。”薛芬说。
“她的男人看到没有?”李纨关心地问。
“看到呐。”薛芬点头道。
“很不错吧?”宝钗说。
“这甭问,当然不错,是位风度翩翩的美男子。”薛芬说。
“她住在哪里知道吗?”李纨问。
“听她说离这里不远,就在龙凤祥银楼。”薛芬说。
“现在把她叫来可以吗?”宝钗说。
“可以,包在我身上。”薛芬放下筷子就走。
“慢,秋华、秋实陪你去,她俩路熟。”李纨说。
因为春夏之交,天气较热,菜不会凉,所以在座的停住吃菜,焦急地等待她们的到来。不一会儿,薛芬带着梅菲小两口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