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祝福》中的祥林嫂,是鲁迅塑造的最为典型的人物形像之一。祥林嫂和单四嫂子有很多相同之处:同样是寡妇,同样是丧子,她们的命运注定同样悲惨;但两人又有很大不同:面对不幸的命运,祥林嫂不像单四嫂子那样逆来顺受,她曾经作过死命的抗争,试图用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不管是夫死逃走,还是拒绝改嫁,甚至最后的捐门槛,都是这是企图的具体表现,但在强大的封建礼教统治下,她的挣扎是多么无力,最终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凄惨死去。
到了《彷徨》的最后一篇小说《离婚》中,爱姑的形像与单四嫂子祥林嫂都有所不同,爱姑的身上已经具有更多的反抗性,因为丈夫的不忠,“我总要闹得他们家败人亡!”甚至骂她爹“头昏眼热”,但是她所倚靠的裁决者们慰老爷、七大人一流,却正是封建礼教的维护者,“知书识理的人是讲公道话的。我要细细地对七大人说一说,从十五岁嫁过去做媳妇的时候起……。”她的抗争注定会一败涂地,所以在一声高大摇曳的“来兮!”中,她立马俯首贴耳,“我本来是专听七大人吩咐……。”名为离婚实则被休的她,在未来又将面临什么样的人生呢?作者并没有下面回答,但在严酷的黑暗现实里,读者们应该不难想到吧。
第三种,农民形像。鲁迅的母亲出身农村,幼年的鲁迅曾随母亲多次到乡下的外婆家消夏,从而和农民有了更多的接触,留下深刻印像,作为最广大最底层的人们,他们的命运不能不引起鲁迅的思考,形诸笔下,就有了众多的栩栩如生的艺术形像。如果说《孔乙己》中的“短衣帮”还只是朦胧的“群像”,而《风波》里的七斤和七斤嫂就已经有了相当的典型意义,七斤作为一个农民,却靠帮工为生,来往于城镇之间,按说比一般人的视野要开阔的多,不过他所感兴趣的只是:“例如什么地方,雷公劈死了蜈蚣精;什么地方,闺女生了一个夜叉之类。”辛亥革命的时候,他在上城时首先被剪了辫子,但他丝毫不了解剪辫子有什么意义,因此在复辟时被自己的对头赵七爷以此为把柄大大威胁了一顿,由此体现了他的愚昧无知和麻木。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