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3 4:05:00
背景铺陈:
1988年1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迎接改革的第十年》的社论指出:“新的一年的最突出的特点是改革将在更深的层次和更广的领域展开。”此时,一个不得不过却又异常困难的关口已经摆在中国改革的道路前。
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高速成长让中国的经济列车再次驶入经济周期的敏感地带,企业数目剧增,物资供应的紧张更趋激烈。越来越多的经济问题指向价格——这一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要素,推行了4年的“价格双轨制”在显露出自身缺陷的同时,成为了举国关注的改革焦点。
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制定了几乎一切商品的价格,一盒火柴两分钱,一斤盐一角三分,这样的计划价格维持了28年。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引入,计划价格与市场经济的不兼容开始显现。表现最突出的就是由于能源、原材料等基础工业品价格太低,加工工业品价格太高,二者之间的利润差越来越大,使得基础工业越来越跟不上加工工业的发展。
从80年代初开始,主管基础工业的部门逐渐放松了对原有计划配额制的严格管理,既给企业“计划内指标”,又有少量“计划外指标”。企业按计划外指标生产的产品,就可以不按照计划价格由指定企业收购,而可以自由销售。这一政策成为价格双轨制的滥觞。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