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倒不如说这种言官制度不过是皇帝设的一个圈套,给言官督查百官的权力,言官做到这一步,和东厂也有了相似性。皇帝的最终的目的则是限制官员,巩固自身统治,只是在面子上做足了功夫。
张居正钳制言官实在是迫于形势,不得已而为之,因为改革举措触及政坛痼疾,没有相当的力度委实难以奏效。况且晚明不少言官自身素质真的不敢恭维,着实有待提高。
张相公博闻强记,不到百天就把厚厚的一部《大明会典》背得滚瓜烂熟而且终身不复忘。每每退朝,他传唤六科给事中,突然发问:这个会典上是怎么规定的?这件事按照本朝法制应该怎么处理?
言官们顿时被问得一头雾水,他们面红耳赤,左右相顾,不能发一语作答。靠这些不学无术的言官反应舆情,为国家献策乃痴心妄想,国家不被他们带进泥潭就不错了,张相公果断地把不称职的言官外放出京城,其余言官不免有兔死狐悲之感,于是埋头故纸堆研读本朝典章制度,已备首辅不时诘问。
张居正不愧是帝国最有优秀的典故专家,任言官发愤苦读,相爷间发一语,往往出人意料之外,即便有人条对,也没几条能戳中精髓,答到点子上来。时人丁元荐感叹:“一时台省受其钳束若门隶,则其才胜也。”(《西山日记》)既然言官才学不够,那就只能屁颠屁颠听从高人指挥。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