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06-07 13:27:08
第二十三章:既定方针06
发泄了一通怒火的刘备‘遣忠去,乃呼部曲议。’不敢与曹军死磕,杀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宋忠算什么好汉。传将出去,会将从前的清名与美誉毁于一旦。为泄愤迁怒于无辜人是懦夫的表现,根本无济于事。迫在眉睫的事情是赶快离开是非之地。
时间就是生命!
刘备浪费时间就等于是在选择自绝于荆州人民。刘备很快就拍板做出决定——立即南走江陵!所以选择南奔,原因无它,现在北有曹操、东有孙权。刘备不会笨到去做南辕北辙的事情,当然是选择离开曹操越远越好。另外江陵地方粮秣、军械屯集甚多,到了江陵再做下一部打算。
然而,就在这种非常时期,却仍有人献议‘劫将琮及荆州吏士径南到江陵。’然后再相机行事。
刘备踌躇道:“刘荆州临亡托我以孤遗,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以见刘荆州乎!”后世尊刘抑曹者,无视此时的历史真实情形,对刘备这种心口不一的说辞大加褒扬。上述言辞也成了刘备仁义道德的铁证!
其实,只需再回顾一下诸葛亮的《隆中对》就足以证明刘备人性中虚伪、狡诈的一面。《隆中对》、既称之为对,那么就不是诸葛亮一人自言自语。对于诸葛亮提出的‘荆州….用武之地,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的建议,刘备深表赞同,否则不会连连称‘善’,更没有必要直承‘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诸葛亮洞察了他的心思,说出了他做的说不的之事。
刘备与诸葛亮君臣二人之间,并不是如后世人想象中的那样君臣相得。刘备对于诸葛亮一直都是既要用、且要防,铁扇公主不会高兴肚子里的孙悟空的!帝王心术,不可不知!简单地将历史人物贴上仁义、道德的标签加以严格区分,本身就是件很扯的事。
刘备不是不想夺取荆州,而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无独有偶的是,《三国志-蜀卷-先主传》记载 ,诸葛亮曾经主张乘机消灭刘琮,占有荆州。‘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
琮惧不能起,并不是因为刘琮做了什么见不得刘备的事,而是担心与刘备见面,刘备会当场发难。(部分荆州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也看的出刘备有觊觎荆州之心。)
后世学者专家多认为《三国志》一书中对曹操多有溢美之辞,其实仔细推敲,陈寿对于刘备也有许多为‘尊者讳、贤者讳’之春秋笔法。以诸葛亮的韬略,如何会看不出现在夺取荆州已经不是最佳时机?刘备过襄阳之时,部曲大半兵马已在关羽率领下先行乘船数百艘出发。这时候的刘备身边并无多少人马,即便是侥幸得逞,也会出现旋即得而复失之事。事后诸葛亮(慕雨)从‘诸葛一生惟谨慎’来分析,诸葛亮断不会出此下策。
对于此事,一些历史学家也有清醒之认识——卢弼在《三国志集解》中引用史家王懋竑的原文:“夫跨有荆益乃隆中之本计,而以当日事势揆之,恐诸葛公未必出此。是时,曹操已在宛,军势甚盛,先主以羁旅之众,乘隙以攻人之国,纵琮可取,操岂可御乎?”
见刘琮不敢与自己相见,‘备过辞表墓,遂涕泣而去’。他的眼泪中是哭刘表多些,还是哭自己的人生际遇多些不得而知。
哭罢之后,刘备率张飞、赵云、诸葛亮、徐庶等人重新踏上了颠沛流离之路。在荆州多年的经营终于见到了效果:许多不愿意追随刘琮投降曹操的荆州地方人民选择了刘备,纷纷携妻挈子的加入刘备跑路大军。‘比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辆。’
刘备的这次跑路居然变成了一次声势浩大的远足,第一次跑路的诸葛亮见状,劝说道:“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对于是何人劝说刘备,史家言语闪烁。慕雨认为诸葛亮是法家道家人物,并不是纯儒。所以最有可能他会劝说刘备。)丢下包袱、轻装上路的建议无疑是正确的,但刘备这样做,自有他的道理。
刘备对于儒学虽只是略窥门径之人,但他却明白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越是在这种时候,越是要不抛弃、不放弃的风雨同舟,祸福与共。增加了政治凝聚力,还可以卷土重来;如果人心尽失,就等于永远没有了翻盘的机会。虽然带了这些民众逃亡,会因此而放慢速度。但风险与利益同在,为了未来不可知的人生,刘备准备赌一把。
刘备作戏的天份随着年纪的增长,也渐渐变得炉火纯青。他义正辞严的拒绝了这个趋利避害的建议,慷慨激昂道:“夫济大事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