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去年我国的GDP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但中国仍是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贫困国家(就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而言),不管加快城市化进程建设的口号有多响亮,它的实际进程显然远远没有国家“期望”的那么快。当户籍制度把原本可以定居在城市的流动人口拒之门外之后,“城市化进程”就成了一句可笑的空话,我们没有看到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措施,倒是看到了不少阻止这一进程的不少政策。这个目标实现的唯一方式嫣然变成了一线城市的扩张,用暴力剥夺周遭农村居民的住房和耕地,强迫他们加入城镇户籍,而得到了光荣的城镇户籍后的农民,除了当时获得一点少得可怜的赔偿金之外,却没有得到任何适应城市生活的技能培训,失去了土地,他们甚至不知道该怎样在城市里扎根,但没有人会关心他们的生存问题。至于备受冷落的二三线城市,它们依然毫无生机地成为一线城市发展的附庸。
流动人口的生存空间已经被反复挤压,他们逆来顺受般(事实上也毫无选择)接受了种种不公平待遇,但即便如此,他们在城市中谋求一席之地的工作机会也越来越少。
虽然国有企业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解决大部分公民就业问题的(尤其是农村人口),却不是它们,而是千千万万个中小企业们。它们在地租,资源配置,税收等等方面备受排挤,却仍旧顽强地抵抗和求生,也正是它们给了进城务工的流动人口一个生存的机会,但这些中小企业们非但没有受到褒奖,反而迎来了“国进民退”的风浪,今天是某某企业被吞并,明天是某某企业被爆丑闻遭遇罚款。当投资房地产一年的利润远远高于实业辛苦一年的利润时,资金又被吸引到投机行业,我们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再一次被挤压。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