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第49节

热门小说推荐

日期:2011-12-27 8:42:00

《血战天下——战国全史》

第十四章 马陵之战(3)

孙膑选择了一个地点作为预设战场,这个地方称为马陵(山东范县西南),本来是一个不知名的地方,但此役后则名扬天下了。

为什么要选择马陵为伏击战场呢?

据《史记》所写,“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这是典型的死地或杀地,就是一旦军队进入此区域后遭遇伏击,是很难幸免的。庞涓一定会轻兵疾进的,因为他知道齐军辎重多,锅碗瓢盆的,跑不快。按照轻骑兵的速度来计算,孙膑推测庞涓应该会在黄昏时分到达马陵。

在马陵道路中央,有一棵大树,孙膑唤人把树皮给刮了,在上面刻了几个大字:“庞涓死此树下”。然后他命令一万名弓弩手埋伏在马陵道的两侧,等待日落西山,他强调道:“只要看到有火把,就万箭齐发。”士兵们各自领命,埋伏到路旁去了。

果不其然,庞涓带着轻骑、轻车部队一路追击,到了马陵时天色已黑。这时有人来报,道路中央有一棵大树,树皮被刮开,好象刻有一些字。庞涓便吩咐道:“取火把来。”这时便有人点了火把,照亮了树上所刻的字。庞涓一看,写着“庞涓死此树下”六字,他心中一惊,大呼不好。说时迟,那时快,埋伏在两侧的齐军士兵见得火把燃起,便按孙膑的吩咐,拉满弓朝着火把的方向射去。霎时间,箭如急雨飞花,铺天盖地。魏国士兵许多人中箭倒地,受伤的战马拔腿乱奔,一时间整个队伍都乱了套了。

这是一处死地,路面狭窄,隘口众多,只须分兵把守住这些隘口,就可以形成关门打狗之势。即便强悍如魏军者,在这样的地形之下,在对方万弩齐发的压迫下,也要完全丧失战斗力。熟悉兵法的庞涓又岂能不知,他已身陷死地,绝对无法在敌人的重兵包围之下突围而去。这时的他突然有几分懊恼,自己本来是得小心谨慎点,不应该被孙膑的小伎俩给蒙骗了,不应该求胜心切而飞蛾投火。

可是,现在懊侮还有用吗?

庞涓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死,一是被生擒。他已经在桂陵之役中被孙膑生擒过一回了,要是再次被俘,不要说自己的脸面过不去,就是孙膑还能放得过自己一次吗?罢罢罢,与其被俘受辱而死,倒不是来个痛快点的。庞涓自知智穷兵败,无可挽回了,他拔出利剑,还不忘骂了一句:“遂成竖子之名。”说罢后利剑往脖一抹,自刭身亡。

竖子,这是骂人的说法,含有鄙视的意思,大约就是“小子”的意思。在临死前,庞涓还不愿承认自己的​‎‍军‍‎​​‌事‎‍​​才华不及孙膑,他说“竟然让这小子成名了”,很明显是认为孙膑不过是侥幸而胜的。不是孙膑高明,而是自己粗叶大叶——这就是庞涓的真实想法。高手决斗,固然有侥幸的因素存在,可是倘若两次败北都归咎于偶然因素,那未免自欺欺人。其实这场决斗,孙膑始终占据先手,料敌制胜,从谋局都收官,环环相扣,每个步骤都相当清晰,充满智慧,故而庞涓之败,理故宜然。

庞涓的部队被一网打尽,而齐军则挟马陵之役的余威,扑向太子魏申指挥的魏军主力部队。

魏军的问题是不能上下一条心。

魏惠王派出太子魏申领军出击,足以见他对此役的重视程度,可是我们不得不说,这个任命并不明智。

为什么呢?

太子亲自领军出击,这很容易被看作是失宠的一个信号。在魏国的前身,即晋国的时候,晋献公派太子申生讨伐赤狄时,申生就意识到自己失宠了,可能要被废黜了,因为身为太子,打了胜仗也没得加官进爵,打了败仗却要负责任。如今魏国太子魏申便是面临这样的窘境,正当他忧心忡忡地行军到外黄时,当地一位先生,人称徐子,自告奋勇地游说魏申说:“我有百战百胜的妙计。”

魏申听了十分高兴,便说:“你可以说给我听听吗?”

徐子说:“可以。太子您亲自率领军队攻打齐军,就算打了个大胜仗,把齐国的莒地吞并过来,即便如此,对您有什么用呢?您已经是太子了,未来的王位接班人,打赢了并不能增添您的富贵;打输了,您与您的子子孙孙都不可能拥有魏国了。按照我的看法,不打才是明智之举。这就是我所说的百战百胜的妙计。”

这么一番话,与魏申内心深处的恐惧不谋而合,他向徐子谢道:“是,我一定听从先生您的话,我这就班师回朝。”

与魏申不同,魏国其他将领则力主战斗,因为对他们来说,只有打仗才是发财升官的机会。魏申已经是太子,打胜仗对他的富贵没有帮助,可是别人不一样呀,这叫做富贵险中求。这一点,徐子倒是看得明白,尽管他对魏申献上所谓的“妙计”,捞了些赏银,但他一转身便自言自语道:“太子虽然想班师回朝,可是我看不可能了。想要打仗以从中得利的人太多了,太子在这个时候想溜,恐怕来不及了。”

果不其然,当魏申召集众将领,想要撤兵时,诸将纷纷反对说:“您刚出师就回去,这怎么行呢,那跟打败仗是一样的。”

魏申缺乏统御能力,最终被众将所要胁,不得不勉强前进。可是你想想,这么一支军队的统帅都无心恋战,能期望能拥有多强的战斗力呢?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