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中国古代的很多记述都是夸张的、玄幻的,我也有同感。但凡任何一个立得住的帝王降生,不是“红光满室”就是“异香盈庭”,更有的折腾得大的“天降瑞雪”、“蛟龙入怀”等等等等不一而同;但凡社稷将倾国将不国,也大多会有一些妖孽横生、天象倾颓、前代遗书、灾害频仍之类的上天示警。
我觉得,前者大多为当代史官的工作,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就像刚刚过去了几十年的那个年代,那时的国人但凡在公开场合公开说话大多要先喊几声“xxx万岁”之类的作为永远正确的帽子。后者或为时人喻义,或为后人附会不一而足,但总感觉很多事情也不是毫无根由的。如此次新科进士和皇帝的金殿召对。不知怎么想的,崇祯皇帝忽然问出了“君有难”这样的一个问题。唉,若当盛世盛朝无论如何是问不到这个地步的,这已经不是在问“国事当何为”、“吏治当何清”、“寇患当何处”了,似乎皇帝也有了某种预感,隐隐地。
更无语的是,这位赵玉森赵进士“臣殉死”的答话。这样的回答,皇帝还点头,还钦赐翰林,后来还允许他的仪仗旗杆用半黄半红的颜色以示荣宠。当然,这位赵玉森最终在那场天变中为国殉难,没有食言。但此时此刻尽管局势倾颓,也还是应该以救亡图存力挽狂澜为重啊。金殿之上,这对君臣一个“君有难”一个“臣殉死”,怎么看怎么不对劲儿。但是这也是实在话,当时的中国人讲究“君忧臣辱,君辱臣死”,金殿召对不能信口胡言,皇帝的话问到那儿了,没有可信的具体措施的情况下也只能如此回答。如果随口瞎吹,又是进士出身,符合“以文制武”的惯例,那么下场很有可能是当即就被派往东北或者陕西去顶缸,孤身一人带着一帮骄兵悍将去跟皇太极李自成等人拼命,八成等不到看见“君难”那天臣就得先死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