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03-22 04:20:23
188、货币与度量衡的标准化
春秋战国时期,有两种人是没有国界的,一种是凭本事四处谋出路的士人,另一种是走南闯北,低买高卖的商人。这两类人在开展工作的时候,每天需要面对同样的麻烦——转换。对前者来说,转换的是文字,对后者来说转化的是货币和度量衡。
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的不统一,都是长时间各自为政的结果。无法想象,在一个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国度有着不同系统的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因此文字标准化工作进行的同时,帝国的货币和度量衡标准化也在有条不紊地展开。
货币的混乱更甚于文字。按形状分,战国时期,流通的货币主要分四种。第一是布币,因形状像农具中的鎛而得名,主要流通于三晋地区。第二是刀币,主要流通于齐、燕、赵三国。第三是圆钱,主要流通于秦、东西二周、赵、魏沿河之地。第四是郢爰和铜贝,只限于楚国流通。
在材质上,货币又主要分为金币与铜币,金币用于大额交易、铜币用于小额交易,除此之外还有布匹、珠玉、龟贝、银锡等另类货币。
货币的多样性不仅仅体现在不同的诸侯国流通着不同的货币,还体现在同一诸侯国内有多种货币流通。比如赵国,既有布币,又有刀币。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说明诸侯国并未能完全控制国内的货币。事实上,私人铸币在当时司空见惯。那时的货币有着较少的国家意志,而更多地体现了做为一般等价物的自然属性。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