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113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威灵顿政府辞职,辉格党领袖格雷伯爵受命组阁。辉格党蛰伏半个世纪之后,终于时来运转,重掌英国大权。辉格党一上台,立即着手推行议会改革。12月初,格雷授命达勒姆、罗素、格雷厄姆、邓坎农4人起草改革法。 起初,人们对辉格党政府并不抱太大希望,因为,格雷政府是历届政府中最贵族化的政府。内阁中大多数大臣都是大土地贵族,或大贵族的儿子,而格雷厄姆一人就有2.6万英亩土地。面对这样一个政府,民主派不抱幻想;托利党也估计格雷做不出太出格的事。

但是,1831年3月1日,辉格党政府在下院公布改革方案后,所有人都大吃一惊。改革派欢欣鼓舞,保守派则如丧考妣,原来,此方案的改革彻底性,大大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它提出:一,取消衰败选邑,把议席重新分配给人口众多的大城市,特别是工业城市;二,扩大选举权,实行财产资格制;三,减少议员总数。这个提案具有强烈的“中产阶级”色彩,它的意图在于使大批中产阶级得以进入议院,贵族保守势力大为削弱,基本上满足了中等阶级的要求。

辉格党之所以做如此大的改革举措,是因为辉格党的有识之士清醒地看到了历史的发展趋势,民主与改革是历史潮流,“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当年的英国统治阶级,比一个半世纪后的某些东方独裁者要清醒得多,所以才会有后来大英帝国的辉煌。首相格雷表示,推行如此彻底的改革,是为了“把社会的中间阶层联合到上层中来,共同热爱并支持国家的制度和政府,这件事具有头等重要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革命,只有避免革命才能拯救英国。辉格党是贵族,不希望英国发生大乱,只有彻底改革,才能避免英国大乱乃至崩溃,法国革命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辉格党人非常清楚英国贵族的寡头统治的弱点,其社会基础不雄厚,在财产和人数方面都很单薄。1830年,也就是老王威廉四世即位这年,法国爆发革命,复辟十五年之后,统治法国二百四十年的波旁王朝被最终推翻,末代老王查理十世为避免遭到与其大哥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相同的下场,仓惶逃到英国。而英国的事态发展也更使辉格党人相信革命形势已经形成,若不立即采取措施,一切都将在革命的狂飙中荡然无存。所幸的是,中等阶级虽已觉醒,劳动人民亦开始骚动,但局势尚未发展到中下层人民结盟的地步,所幸还没有爆发“英国的七月革命”。在这种情况下,与其与中等阶级为敌,不如明智地做出让步,与他们为友;一旦中等阶级自己得到满足,就会站在财产和秩序这边,成为国家制度的卫士。出于这种考虑,格雷表示:“不做点什么是不可能的,但做得不足以满足公众期望,则比什么都不做还要糟。要满足一切合理的要求,同时立即并永远消除社会上有理智而独立的那部分人抱怨的理由。”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