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142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其实,从这些数据就可以看出,这些企业都在进行着“饮鸩止渴”式的发展模式。 这些企业通过广告战、价格战、奶源战开始成长后,并不会把钱投入到农牧场建设上去。 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他们都是从销售起家,缺乏管理从牧场到消费者口碑的系统能力,因此他们往往会把钱投入他们最熟悉的领域,也就是销售上。 打广告、价格战的效果他们看得到,摸得着。 二是,他们根本没有耐心对牧场进行投入。 雀巢在中国苦心经营将近10年,才形成了一个并不是很大的奶源基地,管理步骤繁琐,需要教育培训农牧民的东西太多。 而中国这些乳品企业根本等不了10年,更没有那个耐心去培训农牧民。 问题是,牧场和奶牛是乳业的根基,尤其是知识和技术含量都很低(因此价格也很低)的液态奶。 那么,没有牧场和奶牛的“根基”,这些企业就必须依靠宣传广告和促销推广来保持销量,而一旦宣传广告和促销停止,那么销量在激烈的竞争中,会立即被打回原形。 所以,越到后来,这些企业越依赖广告促销生存,而大量的广告和促销费用又让企业更加没有钱进行农牧场建设等综合措施。 结果,企业变得越来越短视,只能陷在广告促销费用—销量—广告促销费用—的极其短视的循环中。

关于奶源的问题。 这些企业既然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建立牧场,那么企业就把立足点放在争抢奶源上。从1998年至2007年,中国人均牛奶消耗量从5.3公斤提升至27.9公斤,奶制品工业生产总值也从120亿元增至1300亿元。对于企业来说,直接从农民手中高价收购牛奶就成为最合理的选择。 于是,他们通过“大片撒网”的形式,吸引那些手中有牛的农户,以高价把牛奶收上来。 而在这个过程中,奶站在近几年兴起。 奶站起初由加工企业建立,其主要目的是便于奶牛集中挤奶、机械化挤奶,本身是加工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奶业的不断发展,奶牛存栏量持续增加,加工企业没有能力承建所有的奶站,于是出现了私人投资建设的奶站。这些奶站往往有当地有一定势力的人们投资建立,而牛奶加工企业就以后他们,从奶农手中收购牛奶。由于奶站赚取的是企业支付的管理费,能够将价格风险转嫁给奶农。 而且, 由于企业竞争在奶源上展开,导致“奶源大战”,甚至为抢奶源而大打出手。 所以,收购原料奶有利可图,一些地区出现了争抢原料奶的“奶霸”,通过排挤或低价抢占企业的奶站,对奶农压级压价强买,对乳品企业低质高价强卖,在销售高峰时还掺杂使假,严重扰乱了原料奶收购秩序。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