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代表过去,历史观则代表现在。 我们分析的历史,可以是2000年前,也可以是200年前,或者是20年前,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分析历史的标准,则是按照现在的思想标准(价值观)进行评判。 现代文明社会对历史进行分析思考,首先理解古代人的思想局限性,毕竟世界从整体上是在进步,从技术到文化的进步,古人毕竟没有现代的文明思想。 但同时,理解古代人的局限性并不代表赞同他们的局限性。 而在理解人们当时的行为的时候,还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按照现代的文明标准,批判当时的人们的行为。 按照现代文明的标准进行批判,目的不是为了否定过去,不是要求当时的人们达到现在社会的要求标准,而是要警示现在和未来,让现在生活的人们形成警惕的意识。比如说,欧洲在中世纪烧死他们所认为的异端,并且进行宗教战争,这在当时的环境下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他们的做法是错误的,从历史观的角度来说,是应当批判的。历史一次次地证明,暴力压制信仰自/由、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那么结果将严重阻碍社会的发展进步,让社会陷入一次次的灾难,让民众生活在痛苦之中。 所以,为了防止现在和未来,用暴力迫害他人的宗教信仰自/由,就需要反复进行教育,强调暴力压迫对社会的危害。 这样做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引导人们对与宗教信仰的宽容,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另一方面,防止有的人利用暴力以某种所谓的信仰来迫害其它的宗教信仰。 也就是说,要高度警惕宣扬暴力、使用暴力来维持的所谓信仰,并且通过强化自身的武装能力,抵御这样的所谓信仰。 或者说,暴力的目的是为了自卫,并且帮助其他人进行自卫,而不是为了压迫别人相信自己的信仰。 只有以自卫为导向的暴力,才能够称为正义的战争,这就是现代文明的历史观一次次反复强调的。
在中国,社会缺乏机会来建立起关于“正义战争”的正确历史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一个决定性的历史观,那就是:皇帝总是“英明神武”的。 不论一个皇帝多么的残暴,给整个社会造成多么大的灾难,各种历史资料、社会文化作品总是告诉人们,皇帝是“英明神武”的。 秦皇、汉武这些穷兵黩武的皇帝,通过残暴的统治和对外侵略,造成整个社会的严重损耗,人口的严重损失,但是被描述成具有丰功伟绩的人。 在我学习了十几年历史之后,仍然认为卫青霍去病这样的将军是汉族历史上最优秀的将军。 但是,后来读了《贞观政要》,然后把李靖、尉迟恭、薛仁贵等人与卫青霍去病进行对比,感觉到唐太宗的武将们比汉武帝的武将们要强很多倍。 那么,为什么卫青霍去病如此出名,而唐太宗的武将们的名气却差了很多? 关键在于,唐太宗总体上是为了和平而战争,希望通过战争而平衡与周边其他民族的关系,能不打仗就不打仗。 尤其是在魏征的强谏之下,唐太宗总要权衡战争的利弊,让每场战争都要有利可图。 所以,要用最少的兵力达到最大的效果,防止因为战争而严重扰乱社会经济发展秩序。而汉武帝时为了战争而战争,为了战争而劳师动众,弄得国库空虚,民众劳损。但是,中国的历史观是,越是像汉武帝这样“劳民伤财”的行为,因为造成的社会影响大,也就越被人们记得住。 而唐太宗这样真正最有利于民众的对外战争,因为用的兵力和消耗的物资少,反而被人们所忘记。 那么,因为皇帝是英明神武的,所以这些被人记得住的“劳民伤财”的战争,反而是人们经常会津津乐道的战争。 那么,通过皇帝“英明神武”的历史观,越是造成社会动荡的皇帝,反而越成为民众心目中的“英雄”。 一个皇帝如果不弄点“大事”出来,还算什么“英明神武”的皇帝呢? 相反,像隋文帝杨坚这样,虽然自己是马上皇帝,而且当上皇帝后,恢复汉化,并且恢复了汉族的领域。 但是,因为杨坚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折腾”,也就没有什么“丰功伟绩”,而秦皇汉武这些折腾得最欢的皇帝,才能够被人们所崇拜。 所以,杨坚基本上被现在大多数的民众所忽略。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正确的历史观是对本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事实进行深入挖掘,并且进行全面对比之后形成的。 说起文化思想,也就是思考的过程,关键在于问“为什么”! 那么,为什么隋文帝杨坚这个重新树立汉族主导权,建立强盛汉族朝代的皇帝,被民众们所忽略? 这并不是中国民众不识好歹,而是因为现在大多数中国民众不知道杨坚是谁。 为什么民众不知道杨坚是谁? 因为在现在中国教育的灌输洗脑过程中,杨坚被很好地隐藏了。很好地宣扬秦皇汉武的“丰功伟绩”,同时隐藏冉闵和杨坚这样的人,就成为中国历史教育中的关键的部分。 那么,为什么要隐藏冉闵和杨坚? 我们先看看杨坚做了什么:杨坚废掉了鲜卑政.权北周的皇帝,建立隋,并且统一中原。 杨坚上台后,立即恢复了自己的汉姓,并且重新进行汉化。 然后,杨坚提拔罢黜无能之辈,并且提拔青年才俊,辅佐自己管理国家政务,并且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杨坚下诏求书,高价从民间购书,发展文化。隋朝藏书最多时有37万卷,77,000多类的图书。 杨坚清简刑罚,进一步废除了前代的酷刑,死刑减为两种,一个是绞刑,一个是斩刑,而且改鞭为杖,改杖为笞,非谋反大逆无族刑。 而且,凡判处死刑的案件,须经“三奏”才能处决死刑。 很多《开皇律》的规定(尤其是刑罚的规定,而刑罚反映出一个国家社会的文明程度),在当时世界上都算是最先进的,后来在唐朝得到继承贯彻。 另外,杨坚改革组织机构,裁撤大量无效组织机构,形成三省六部制的高效组织机构,也被唐朝所继承。 另外,杨坚推行均田制,整顿户籍,防止地方豪强舞弊,把大量的人口从豪强地主中解放出来,而且减少税负。 杨坚自己也克勤克俭,做事算计得非常细,可以说斤斤计较,像一个十足的守财奴。 而经过精简机构、还田于民、厉行节约等措施,到了杨坚执政期间,整个社会人口大量恢复,户数增加一倍有余,后来财富堆积如山,大量府库装载不下,于是杨坚停掉全国整整一年的税赋。
除了政经之外系统建设之外,杨坚还建立了强大的军事体制。杨坚诏府兵入州县户籍,正式开始了“兵农合一”的组织制度。 对于农耕文明,这种制度是保障不受外族入侵,实现民强国富的武力保障。 古罗马共和国的扩张,就是从这样的制度开始;后来,古罗马帝国因为这样的制度失去土地和农民基础而导致最终的灭亡。 今天,很大程度上被看作“新罗马”的美国,也是以“兵民合一”为基础,保障自身和盟友的安全。 杨坚是大将出身、“马上皇帝”,而不是没有真正打过仗的“军事家”。 那么,他在稳固了国内的军事基础之后,就开始了对外用兵。 需要说明的是,他并不是随意出兵,一味蛮干。 因为从《孙子兵法》开始,真正的军事家就深刻地理解打仗的弊端,所以绝不轻易出手。 杨坚对外的战略是“远交近攻,离强合弱”,首先他用和亲拉拢分化突厥,使突厥各部耗于内战。 然后,他派兵进攻敌对方突厥,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并且引发一些突厥部落的归附。通过这样的方式,收回大量曾经属于汉族控制的领土。 就这样,通过一系列措施,隋文帝杨坚经过二十多年的苦心经营,形成了在人口户数、财富积累、疆土领域、军事力量等综合力量上,可以与后来的“开元盛世”相媲美的“开皇之治”。 杨坚采取的这些措施,一直到将近1500年后的今天,都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先进、最完善、最强大的一套系统。 即使是民国时期,也主要只是在教育(文化教育和军事教育)和刑法等规范上比其先进。 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杨坚不被大多数民众所了解的原因就比较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