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的天气状况,对于粮食种植具有很大的影响。 华北是粮食-尤其是冬小麦-的主产区之一,其中的河南是中国最大的产粮省。 目前华北的状况是,人们已经把几乎所有的地上水耗干、大量地下水抽干。 所谓的水利设施在没有了水以后,基本上也没有了用处。 这样只能形成一个结果,主要通过靠天吃饭,也就是依靠雨水进行灌溉。一般来说,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还能在种植的时候,进行一定的灌溉,以保持土墒,让麦苗生长条件好一些。但是,对于大多数地区来说,随着地下水位越来越低,抽水灌溉成本越来越高,而粮价也不涨,农民越来越缺乏种粮积极性。 因此,农民基本上就只能够靠着雨水灌溉生长粮食。 如果雨水较好,那么农民还有一定的收成。 如果碰到冬天干旱的情况,就会造成的冬小麦减产,给农民造成经济损失。 而且,由于2010年夏季的高温蒸发,以及后来的降雨稀少,导致土墒很低。 当寒流经过华北的时候,大量冬小麦的根部受冻,严重影响了成活和发芽。 另外,华北主要依靠外来暖湿气流的降水,因此干旱的概率更大、农民的欠收或者绝收的概率也就越大。 而且,农谚说:“春雨贵如油”。 对于北方来说,在以前植被较多和地表水比较丰富的时候,春天的降雨比较少。 而现在,华北基本上已经失去了自身的地表水和降雨机制,只能依靠大气冷暖锋交汇获得降雨。 如果在天气相对极端的状况下,冷暖锋仍然不在华北争夺,导致华北降水较少,那么整个华北的冬小麦可能将面临大面积减产和绝收的问题。 而且,冬天和春天降水稀少的概率会比较高。 因为,考虑到华北本身缺乏自身水循环能力的状况,降水稀少是正常的,而降水丰沛才是少见的。 更重要的是,即使到了春天,冷暖锋在华北交汇形成较为丰沛的春节降水,但是这样的情况又可能造成倒春寒,进一步影响冬小麦的收成。 也就是说,2010-2011年华北冬小麦减产已经成为定居,而且由于上述简要的推理分析,冬小麦大幅减产的可能性非常大。 如果到春节的时候,华北地区还缺乏有效降水,那么很多地区将陷入重旱。 如果开春之后还缺乏有效降水,那么大面积土地可能就会严重减产或者绝收,一些地区的冬小麦收成可能要减少50%以上。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