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497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粮价对于中国粮食需求状况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在传统理论中,粮食价格是非弹性的,不过这个并不适合中国现在的情况。 “非弹性”也就是人们现在经常所说的“刚性需求”,或者叫做“刚需”。 “非弹性”的意思是,当粮食价格上涨之后,人们对粮食的需求并不会明显减少;当粮食价格下跌,人们对粮食的需求也不会增加很多。 所以,要通过保持粮食价格稳定,一方面防止“谷贱伤农”,一方面防止“粮贵伤民”。 不过,粮食价格“非弹性”的经济学理论,并不适合中国的情况。 因为,中国的粮食问题的关键并不是小麦、稻米这些人们直接食用的主粮。 如果人们说起粮食,往往会直接想到大米、面粉这样的主粮。 人们觉得粮食不是问题,因为人们平常吃主食已经很少,家里留点就够了。 但是,人们没有意识到,中国人膳食结构的改变,让小麦、大米这样的主粮消费退居次要地位。 而中国的人均主粮消费已经比较少,主要原因是“副食”的迅猛增加。 人们对油糖肉蛋奶等“副食品”的大量摄入,等于 提供了高热量的主粮替代品。 其中,猪肉是日常的“副食”中,消耗量最大的品种之一。 从热量角度来说,猪肉库存、生猪存栏和饲料库存都可以看作重要的粮食库存品种。 不过,猪肉作为中国的粮食库存中的重要部分,很容易被人们忽视。 猪肉是中国人消耗的主要肉制品,对于中国人的膳食结构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而且,猪肉作为高度市场化的品种,其价格反映出社会供求格局的变化。 如果粮食价格大幅上涨,人们手里的钱立刻“变少”,人们就会进行粮食“消费降级”。 无数人就会从现在天天大量的油糖肉蛋奶,迅速变成“粗茶淡饭”。 就像过去,人们摄入很少量的猪肉,而主要吃大米、白面、豆制品等主粮,甚至把玉米、土豆、红薯等粮食品种作为主粮。 那么,本来用于养猪的饲料玉米、饲料小麦等粮食,直接可以供给人们食用。 通过这样的方式,减少食品价值链中的热量消耗,社会对于粮食的需求就可以大幅减少。如果大多数中国人进行膳食结构的“消费降级”,那么中国对于粮食消耗的数量就会显著减少,那么中国在短期出现“粮荒”的几率也会显著减少。 毕竟,一亩地可以生产1000多斤的玉米,如果人们只吃玉米的话,一亩地可以供2-3个人一年的主粮。而如果1000斤玉米作为饲料喂猪,转化成猪肉食品,那一个人一年的主粮都不够。 但是,因为粮食被压制在低价上,人们的仍然保持过去的消费习惯。 而且,胡吃海喝、铺张浪费的情况没有任何收敛。 浪费的结果就是,本来大量可以作为库存的粮食,变成了猪肉供人们消费和浪费,加速了粮食库存的消耗。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