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503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粮食库存的的多少,决定2011年的粮食缺口能否补齐,也决定了中国是否会发生饥荒。 有一点需要明确,如果天气相对正常的话,中国在2011年处于较小的粮食缺口状态。即使中国粮食在2011年的缺口是5000万吨,但是这个缺口只是一个月的缺口,可以通过很多调剂手段进行解决。 比如说,如果粮储还有历史积累的库存,那么就可以继续通过抛储而弥补缺口。 即使粮储的储备不够粮食缺口,那么,就需要另一种解决思路,比如说前面说的粮食“消费降级”的方式解决。 当价格高昂的时候,人们会减少油、肉、蛋、奶、酒等产品的消耗,然后更多地转向大米、白面这些主粮。 如果粮食发生明显短缺,人们可以更多地摄入玉米、土豆、红薯等高产量的农产品。 但是,因为不同粮食品种的生长期的差异,粮食收购的时间不同,库存粮食缺口发生的差异也不同,以及粮食缺口的社会结果,形成非常显著的差异。 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小麦和玉米的收获期差异,造成的粮食缺口问题。 小麦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中国北方冬小麦从5月底开始、自南向北进行收割。 那么,对于小麦来说,供应缺口最可能发生在4、5 月份,这时候是小麦青黄不接的时候。 而对于饲料玉米来说,收获期主要在9月份,因此供应缺口最可能发生在7、8月份。 这两个收获时间的差异,就形成了粮荒的不同时间和特点。在2010年,中国的将近5500万吨大豆进口,已经超过世界大豆进口贸易量的50%。 而国产大豆因此也大量缩小种植面积,转而种植更多的玉米。 因此,中国进口大豆基本上已经达到极致,几乎没有增长的空间。 而且,因为国际大豆价格处于高位,中国2011年的进口量也难以增加。 那么,中国的饲料更多依赖于玉米,而因为国际玉米价格涨势更加凶猛,国际玉米价格比国内价格明显高出很多,因此中国进口玉米的数量也受到严重限制。 不过,在2011年的前5个月,中国玉米的进口和进口安排已经超过2010年的总量。 那么,为什么在国际玉米价格高涨的时候,中国还要进行大量的玉米进口,通过明显“赔本赚吆喝”的方式,供应国内的市场? 这里只有一个解释,就是玉米已经明显不够用了。 国家为了保持国内玉米价格稳定,保障玉米供应,即使赔本也要这样做。 另外,中国猪肉的进口也在翻番,都说明国家对于玉米、饲料和猪肉的产业链的重视。 而国家的这种行为、加上前面已经提到的消息,直接反映出玉米库存已经非常紧张。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