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504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1-06-12 20:12:06

那么,在无法“食肉糜”之后,人们面临的问题可能是什么都没得吃。“食肉糜”的关键原料在于玉米,没有玉米就没有“肉糜”。 就拿猪肉来说,按照猪每天吃掉自身体重4%的饲料计算, 一头100斤重的猪,每天就要消耗4斤饲料。 而在饲料中,玉米的比例可能会达到55%左右,4斤饲料就含有2.2斤玉米。 根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检测, 2011年3月份国内的生猪存栏量为44750万头,环比上涨0.77%。 假设这些存栏生猪的大小分布平均,从10斤左右的猪仔到90-100公斤左右即将出栏的成猪,平均每头猪重为90斤。 那么,平均一头猪每天就要吃2斤玉米,4.5亿头猪就要吃9亿斤玉米,合每天的消费量为45万吨玉米。 那么,这4.5亿头猪中,每头猪从早晨开始就吃东西,每天都要吃2斤以上的粮食。 那么,从哪里给这些猪找粮食,从哪里满足每个月差不多1600万吨的玉米供应来源? 而没有这些玉米供应,很多猪会因为没有粮食吃而被迫宰杀。 所以,饲料厂和农民必须想方设法保障饲料主粮的供应,防止因为没有足够的饲料,导致生猪大批死亡的结果。 所以,国储开始让步的时候,也就是国储的玉米供应接近“断裂”的时候,也意味着玉米的价格也开始明显上涨。那么,解决玉米缺口有两个方式:1、进口替代;2、国内替代。 第一个选择,进口替代,很难补足玉米的缺口。 因为国际玉米价格过高,比国内的价格高出20%以上。 如果进口玉米的话,如此大量的玉米将主导玉米价格,导致玉米价格上涨20%。而玉米价格的持续上涨,将引发小麦、稻谷和大豆价格的上涨,这是国家所无法接受的。 那么,基本上就只有第二个选择,国内替代。 国内替代可以包括进口大豆,在国内榨油后,留下的豆粕。 但是,豆粕即使能够替代一部分玉米,其替代作用也有限。 那么,国内替代的另外一个方案,就是用食物小麦替代饲料玉米。 就像发改委很有信心地说小麦供应充足那样,因为小麦的供需相对缓和,小麦的价格没有明显上涨。 于是,玉米和小麦的价格迅速拉平,然后玉米开始对小麦价格“升水”,并且形成玉米和小麦价格的“倒挂”。 这样的价格会导致一个结果,食用小麦(非饲料小麦)会被用来做饲料,对玉米进行替代。 而且,根据一些粮食加工行业的新闻,食用小麦做饲料的情况越来越多。 因此,玉米短缺的结果,并不是中国人大量少吃油、肉、蛋、奶、酒等产品,不是多吃大米白面而进行的“消费降级”;而是将更多的食用小麦变成猪饲料、加剧粮食消耗的“消费升级”。 那,如果大量小麦都被用作饲料,加速小麦库存的消耗。 那么,当某一天肉蛋奶不够了的时候,人们再进行“消费降级”,回过头来吃大米白面的时候,连大米白面都没有了。 所以,当玉米和小麦库存都因为制作饲料而消耗光之后,“食肉糜”的结果可能就是以价格上涨为主要标志的“粮荒”没有出现,而直接过渡到以没有粮食吃为主要标准的“饥荒”。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