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611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2-05-12 23:09:41

在沿海地区,“层级化”以新的方式表现出来。以东莞为例,随着出口加工的扩大,东莞吸纳了大量外地人。 到后来,外地人成了东莞的绝大多数,从事各种加工生产和城市服务工作。 这时候,本地人都在做什么? 大致分为三种情况:1、头脑灵活、知识文化程度不很高的人,往往会开厂或者商业当老板;2、有一定知识的人成为体制内的中高层,而知识文化程度较低、头脑一般的则做中下层,对整个社会进行“管控”;3、地点较好、还有自己的土地的,盖房子当“地主”,通过出租房子获得较高的收入。 从这些人群的分布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本地人轻轻松松地就过上了好生活,实际上成了社会的寄生阶层。 问题在于,一个城市中不仅有商业机会和繁花似锦,还需要大量的人员从事脏、累、收入低的后勤工作,为城市的运转提供系统保障。 随着沿海地区的繁荣,这些工作基本上都由外地人承担。 于是,这些地方就形成了“本地人”和“外地人”的两方面,本地人依靠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可以比较轻松就赚到钱;而外地人则需要努力工作,有特殊的能力或者机会才能够生存下来。 而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由于“条块分割”的形态比较明显,所以社会则形成另外的状况。 比如,由于本地人数较多,而且很多都是国营单位职工,因此社会主要形成两个阶层。 即使外地人涌入,也分属于这两个阶层。 其中,少数人较为有钱或者相当有钱,比如权贵、外资及其代表、生意人等;大多数则基本上保持温饱状态。 随着层级化的趋势明显,网上相互之间的“地域攻击”日益激烈。 比如,人们攻击主要的“人口输出大省”到外地打工的人“没素质”,攻击大城市和沿海地区的人“势利、歧视”。 而人口相对较少、出省打工的人相对较少的西北、西南等省份基本上被人遗忘。 而这种地域攻击的关键在于,社会已经被分割成为不同的层级,不同层级的人们已经难以沟通。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