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1-04-30 00:59:28
“灵渠”还有一个比较现代化的名字,叫作“湘桂运河”。顾名思义,体现的是它的地缘意义。与“湘桂运河”这条越岭水道相对应的,其实还有一条“赣粤运河”。只不过前者在二千多年前已经付诸实施了,后者起到现在还是一个远期规划。
我们上一节也说过了,其实南岭南北,源头相近的,位置相对的河流有很多,“湘桂走廊”之所以脱颖而出,成为了运河的挖掘地,是因为湘、漓两水的过渡区,不是一条明显的分水岭,而是一片低密度的丘陵区,使得修筑运河成为可能。事实上类似这种低海拔过渡区,在五岭当中并非是特例,最起码在赣、粤一线,还能找到类似的走廊。这条走廊并非是我们所熟知的,通行于大庾岭之上的“梅关”古道。因为这条知名度最高的通道,是从大庾岭分水岭之上翻越而过的。尽管大庾岭的平均海拔只有四、五百米,与章水河道的高差也不过二三百米,但让习惯于往“高”处走的人过去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让凭借自然力只能往低处流的水越岭而过却是不可能的。
其实古人在不同时代修筑关址的地点,以及通行的道路,并非总是固定在一处的。即使是在同一交通路线上也会略有偏差。我们目前所能看到的,构筑于大庾岭分水岭之上的“梅关”,也并非是古人的唯一选择。在它的西、南方向,有一条“<”型的裂谷,贯穿于梅岭之中。古人谓之“游仙径”(现在叫“十字径裂谷”)。从地形图上看,这条裂谷如果引水的话,倒是有条件建成一条穿越梅岭的河道。而在历史当中,这条裂谷曾经长时期承担了南北通道的作用,古人也曾经于当中地势较高处设立过关卡,并被称之为“小梅关”。即使是在现在,裂谷的北端蓄水成为了水库,其南部依然成为沟通赣粤两省的重要通道(323国道就是经由此出岭,入浈江河谷)。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