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01-21 02:43:52
相信很多朋友已经猜到了,我们上一节所提到的,代表农业文明与游牧文化,在中亚发生碰撞的帝国,是亚历山大所创建的“马其顿帝国”。由于这个帝国的建立,实在带有太多的个人英雄色彩,大多数时候人们更愿意称之为“亚历山大帝国”。这个崛起于地中海北岸,巴尔干半岛上的国家,带有强烈的农业文明色彩。并且在它的扩张过程中,也的确促进了欧亚大陆农业技术的交流。然而从文明角度来说,马其顿人并不是亚洲中部农业文明的拓荒者。在他们到来之前,中亚、伊朗高原一带,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农业文明了。而就地缘关系而言,这些农业文明的创造者,与欧亚草原上的那些高加索人种的游牧者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们一直在强调,在匈奴人代表亚洲游牧民族开始崛起时,欧亚草原乃至中亚地区的主导权,掌握在欧洲游牧民族手中。依时代和地域,甚至记录者的理解,这些高加索人种的游牧者,又被冠以了不同的标签。如斯基泰、塞种、西徐亚、阿兰。。。等等。希望搞清他们之间的真正区别,基本是徒劳的。就象我们永远无法真正了解,那些记载于中国史书中的那些上古夷狄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内部构成如何一样。
事实上,即使是我们看到的记录,就是当时的观察者所留下的,也未必能够看到真实的一面。大多数时候,记录者只是象盲人摸象一样,从有限的接触者那里,获得对整个族群的印象。这种情况,也经常会出现在对一个具体人物的研究之上。我今天在新闻中看到,一个很著名的“文人”。居然从考证出白居易的诗中有大量古伊朗语,并由此认定白居易是一个母语为古伊朗语的异族之人,就是最新鲜出炉的例子。先且不论那些被考证出,源自于所谓古伊朗的词汇是否真如研究者所认定的那样。单就从语言、文字中,夹杂有外来词汇这一点,来判定出一个人的原始族群属性来,就显得十分武断。在此我真诚的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不要在语言(尤其是要记录下来的)中夹杂有源自英语的词汇(更不要直接引用英文单词)。以免我们的后世子孙,据此考证出这十几亿人的种族、文化,原来是来自于欧洲大陆西侧那个小岛上。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