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楼兰阴差阳错的躲过了一场大战,但相比之下,以远征大宛来竖立汉朝军威,却也有着难以替代的战略价值。一方面,对于古典时期的战争来说,“马”对战力所起的作用,几乎相当于现代军队机械动力的全部。而这恰恰也是农业国家的短板所在。如果没有数量和质量上占优的战马,中央之国在面对游牧民族入侵时,就永远处于战略防御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想办法获取整个亚洲地区最为优秀马匹的基因库,对于汉帝国来的意义来说,相当于军事科技的一次飞跃(看看文物中那些明马形象,与汉马形象的巨大差距,就可以直观感受到这点了)。
另一方面,大宛之所以敢于拒绝汉朝重金求购汗血马的提议。是因为它自认为不需要在匈奴与汉朝之间做出选择(或者说可以拒绝任何一方的请求)。三十万的人口加上相隔万里的距离,足以让大宛认为自己可以独立决定自己的外交政策。然而对于汉帝国来说,如果把这种“不可能”变成了可能,那对西域诸国所能起到的威慑作用将是空前的。试想一下,如果远在万里之外,有葱岭之隔的“超级大国”大宛,都能被汉军所征服,那么塔里木盆地南北两线的国家当中,又有谁敢不唯汉帝国马首是瞻呢?
日期:2013-05-05 01:50:51
基于上述理由,大宛成为了汉武帝势在必得的目标。然而对于习惯步步为营,需要漫长补给线支撑的汉军来说,征服大宛必须得到沿线绿洲国家的支持。要知道,在这片荒漠之地。那些占据绿洲的西域小国仅仅保持两不相帮的所谓“中立”态度,都会是致命的。这种情况,在李广利一征大宛的过程中,就真实的发生了。沿途无法得到补给的汉军,最终还未攻击到大宛的核心地区,就兵败而归了。当然,除了沿途国家的中立态度以外,汉军的轻敌也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原因。受到七百骑兵破楼兰战绩的影响,帝国为李广利所配置的骑兵,居然也依照大宛、楼兰的人口比例(大宛约三十万人以上,楼兰约四万),而只是增加到了六千。用这点兵力去远征一个万里之外的国家,即使沿途补给充足,能够全数到达战场。估计也没有机会攻破大宛的。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