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按照生产价格出售,意味着不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可能性。但伊藤诚指出,这并不构成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的进一步发展。由于商品以生产价格出售,并用货币进一步购买再生产所需的投入,结果在社会生产的每个部门都可能出现下述不一致的情况,即作为产出的商品的价值量(以内含劳动衡量),和为再生产而购买的那些商品的价值量(以可支配劳动量衡量),是不相等的。也就是说,由于生产价格的中介,社会劳动在不同的部门实现了再配置,一些部门本来耗费了较少的劳动量,却在市场上支配了较多的劳动,另一些部门则相反。然而这一点并不妨碍所有部门产出的价值总量与所有部门为再生产而购买的投入的价值总量是相等的。在这里,价格形式不再是被动地表现商品的价值,相反,价格形式是在各个部门和各个阶级之间重新分配价值实体即社会劳动的杠杆。
把市场价值规定为以市场生产价格为媒介所支配的价值实体,可以在马克思的级差地租理论中找到直接的依据。构成级差地租的那部分超额利润来自于土地产品的市场生产价格大于个别生产价格的差额。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举了一个例子,其中全部土地产品10夸特谷物的个别生产价格总额是240先令,而市场生产价格总额是600先令,马克思把两者间的差额称作“虚假的社会价值”,因为它不是农业部门自身的剩余劳动物化的结果。关于土地产品市场价值的确定,马克思留下了一段十分重要的评论: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