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数量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清晰特征的阶段:(1)休谟清楚地掌握货币的长期中性和短期非中性的区别,并且对后者倾注了几乎和前者一样的关注。(2)古典经济学家提出了货币变动的非中性效应菜单,但是当他们在反击他们的重商主义前辈的原始通货膨胀主义的时候,又一贯地淡化它们的重要性。鉴于休谟承认爬行的通货膨胀具有正的产出和就业效应,李嘉图和穆勒避免提出任何有关货币注入可以产生有利的真实效应的建议;在他们看来,货币数量论实质上等于纯粹而简单的等比定理。(3)在1870-1930时期,新古典经济学家逐渐从李嘉图和穆勒采用的严格形式的货币数量论立场上后退,这一时期的货币数量论的典型特征就是收入分析方法的发展。
四、货币数量论的收入方法
货币数量论的收入分析方法的基本思路是从名义收入而非货币总量出发分析货币收入变动对各种不同的商品价格从而对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过程,其特点是由货币收入—支出分析出发,从流通领域深入到生产领域,提出利率因素作为投资和储蓄关系的杠杆,将收入—支出方法进一步转化为投资—储蓄分析,从此出发探讨货币对价格水平波动的影响,这就将货币量的间接作用进一步深入到生产领域,引出货币量和经济周期波动的关系。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