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孔子之后最为着名的儒家大师,孟子在很多方面都继承了孔子的思想,他也继承了孔子的与旅游旅行相关的思想,从一定程度上讲,孟子的旅游思想是孔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在对待旅游的基本态度上与孔子是相一致的,他的旅游思想也都是以儒家的“仁政”为基础的,孟子在孔子旅游思想的基础上,在“仁政”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他自己对旅游的基本观点与看法。
1.游事后民
旅游时人们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但旅游活动的开展是需要很多的社会条件的,首先应该有比较好的经济基础来支撑,同时还需要足够的时间作为保证。而在孟子所生活的时代,真正具有这两个基本条件的只有身份特殊而且非常ziyou的士阶层,如孔子、孟子等人本身,另一个便是诸侯王与贵族阶层。在那个时代,旅游游赏活动基本上成了诸侯贵族的特权,与下层的光大人民群众是没有关系的。但孟子却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与民同乐”的着名思想与命题,带有明显的minzhu色彩和民本倾向,而这一思想也是孟子“仁政”思想的核心。孟子在这一思想的前提下,针对诸侯贵族的旅游游乐活动,提出“游事后民”的主张,即是认为,旅游玩乐活动应该是国君将国家治理好之后的事情,治理好国家是其进行旅游玩乐的前提条件,否则就不是贤君。国君只有将国家治理好了,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民富国强,人们能够与国家共同分享社会进步的果实,这时候才能出现“与民同乐”,这时候国君与贵族的旅游玩乐活动才有比较好的社会保障,国君与贵族才能真正享受到旅游所带来的乐趣,而如果国君和贵族只是一味地追求个人的消遣享受与游乐而不顾百姓的生死,那么不仅劳民伤财,浪费大量的国家财富,而且还很容易导致人们的反抗,从而带来严重的后果,失去其立国之本,失去其生存的根基。例如孟子在和“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的梁惠王问答中指出:对于旅游活动,“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所谓“后”就是要求把万民安居乐业之事务必放在第一;“不乐”则是没有做到“后”的结果,也即“民yu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设若民不聊生,社会动荡,政基不固,贤者人君岂有闲情空间恣肆游历娱乐?孟子同样也提醒要求齐王要能“与人乐”、“与众乐”,要关心人民疾苦,体恤下民。否则只会出现一边田猎,其乐陶陶;一边是对田猎之乐“疾首蹙安页”,怨声载道的危机局面。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