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司”这种组织方式的抱怨,已经存在一个多世纪了。未来,个体的工作与生活能否得到根本性的改进?这对于所谓的“管理”又意味着什么?
德鲁克曾预测,知识工作者将很快成为发达国家中最大的族群。事实正是如此。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IT应用,首先让后端财务人员的工作方式发生了转变。20世纪80年代PC的普及,几乎让企业内所有知识工作者的工作方式都发生了革命。到了今天的IT消费化浪潮——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以及云计算对数字鸿沟的极大消弭,企业所有部门和员工工作的IT化、信息化、知识化全部完成。
互联网时代,人人都将是知识工作者,人人也都是某个领域的专家,这将让个体的工作与生活更加柔性化。
一方面,个体的潜能将得到极大释放,每个人的特长都可以方便地在市场上“兑现”,而不一定要全职加入某一企业组织才能实现个人能力与市场的交换。另一方面,工业时代那种工作、生活、学习割裂,个体无法柔性安排工作与生活的状态也将得到很大改变,类似于工作、生活、学习一体化的SOHO式工作、弹性工作等新形态将更为普遍。
个体的柔性化、专家化,正在给企业管理带来巨大挑战。所谓“管理”,其价值支撑就在于“协调、监督”。但在今天这种大规模协作、开放社区、人人都是专家、大数据透明化的环境下,“管理”的价值支撑又将去哪里找寻呢?而对于个体来说,“人人都是专家”的前景听上去的确令人心仪,但这枚硬币还有着它坚硬的另一面:“人人都必须要成为专家!”这既意味着某一能力的优异,也意味着要像专家那样“每个人都是自己的CEO”——自我驱动、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提升。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