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理学和工程方面的兴趣结合起来之后,利克莱德在计算机研究上倾注了更多的精力。于是,他在1957年加入了总部位于剑桥的初创公司BBN,这是一家兼顾商业和学术研究的公司,他有许多朋友都在这里工作。和发明晶体管的贝尔实验室一样,BBN公司也聚集着一群充满活力的人才,其中有理论家,有工程师、技师、计算机科学家、心理学家,偶尔还有陆军上校。23
利克莱德在BBN公司的任务之一是领导一个负责用计算机来改造图书馆的小组。该项目的总结报告《未来的图书馆》(Libraries of the Future )是他在拉斯韦加斯参加会议时坐在泳池旁边,用五个小时口述完成的。24 该报告探讨了“在线人机互动设备和技术”的潜力,这个概念为互联网做了铺垫。他设想要组建一个巨大的信息数据库,这个数据库要井然有序、去粗取精,使其“不至于太散,让人无所适从,并增强其可靠性”。
该报告有一部分写得非常生动,利克莱德在一个虚构的情境中向计算机提出一些问题。他想象中这台计算机的活动是:“在周末,它检索了逾一万份文件,对所有文件进行扫描,从中寻找包含大量相关材料的章节,对这些章节进行分析,将它们转换成高阶谓语演算语句,然后将这些语句输入数据库。”利克莱德意识到,他描述的这种方式最终会被更好的方法取代。他在报告中展望了30年以后的情况:“一种更为复杂的方式肯定会在1994年之前成为可能。”25 事实证明他极有先见之明。1994年,最早的互联网文本挖掘搜索引擎WebCrawler和Lycos被开发出来,之后又很快出现了Excite、Infoseek、AltaVista和谷歌。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