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归乡之路:现当代音乐与奥德赛的旅途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1952年,约翰·凯奇(John Cage)上演了他那首臭名昭著的《4分33秒》。钢琴家走上台,在钢琴前坐下,打开琴盖,静坐,过了33秒,关上琴盖又迅速打开,静坐,又过了2分40秒,再次关上琴盖又迅速打开,仍静坐,再过了1分20秒,演奏完毕。

“4分33秒”是一段虚无的演奏时间,但设计得有板有眼。当时的纽约对各种行为艺术已经见怪不怪了,但人们的反应还是一如预料中激烈。大家都觉得上当了,被凯奇耍了。从没有如此玩世不恭的行为走进庄重的音乐厅里,即使在约翰·凯奇之后也没有发生过。

他想干吗?提醒人们,像倾听音乐一样倾听周围的声音?所有的声音都是音乐?大致是这个意思吧。但艺术没法如此解释,如果语言可以直接解释,还要艺术做什么?这样的音乐会其实是一场行为艺术,只能玩儿一次,因为玩儿得早,《4分33秒》已经和杜尚的小便池一起成了20世纪艺术的里程碑,成了20世纪艺术中离经叛道的高潮。

在物理学上有一个钟摆理论,大意是,钟摆围绕着一个中心左右摆动,到达最高点之后,便开始荡回低处。在艺术和人生中,它也适用。叔本华曾说,人生就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像钟摆一样荡来荡去。为生存而工作,让你痛苦,当你的基本需求满足之后,你又觉得无聊。想要的得不到,想要的得到了,都有不幸。所以,人类需要精神文明,需要艺术和宗教来解脱或是救赎。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