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10-18 22:30:47
(117)
蔡确生有两子,长子蔡懋、次子蔡庄。
蔡确年长蔡京十岁,是仁宗年间的进士。在神宗朝后期,他作为新党领袖担任宰相,大权在握、显赫京城,那时京城蔡府指的是蔡确之府。
彼时,相比如日中天的蔡确,蔡京正在仕途上艰难跋涉。蔡京对族兄多有攀附,蔡确对这位族弟也有所关照,不过两者的关系也未必有多么亲近。
到神宗去世,高太后临朝摄政,蔡确被撵出京城,一路贬谪至死。蔡京作为可能被牵连的对象,在一旁看得心惊肉跳。
如今风水轮流转,蔡京成了京城之蔡,他对族兄的后人自然也要有所表示。不过,这跟血脉亲缘关系不大,更多还是考虑政治需要。当然,他也会考虑到名声,毕竟任何人哪怕大奸之人,也不愿被人说成忘恩负义。
蔡懋,生年不详,原名蔡渭,娶神宗朝宰相冯京之女为妻。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冯京很不简单,他曾经科举连中三元,即在乡试、会试、殿试连中解元、会元、状元。时任宰相富弼深爱其才,先后将两个女儿嫁给他为妻,留下了“两娶宰相女,三魁天下元”的千古佳话。
蔡渭的夫人,正是富弼的外孙女。如此强强联合的婚姻,自然是仕途最好的助力器,蔡懋看上去拥有着锦绣前程。可随着父亲失势被贬至死,蔡懋失去庇护,陡然间如丧家之犬。
哲宗亲政后,蔡渭的岳父冯京去世。因其德高望重,哲宗亲到府中祭奠,蔡渭抓住机会为父鸣冤。哲宗欲走新法之路,正需要明确舆论导向,便为蔡确恢复名誉、追赠官职,同时恩荫蔡渭入仕并赐其宅第。自此,他改名蔡懋。
入仕后,他紧紧抓住族叔蔡京,以为自己的靠山。到了徽宗朝,在蔡京的建议下,朝廷追封蔡确为清源郡王。如此,蔡懋也水涨船高,成为蔡京的得力心腹。只是,蔡懋城府颇深,他还同时谄媚巴结蔡攸,在这对父子间左右逢源,两头讨好。
就这样,在蔡京父子的共同提携下,蔡懋后来官居开封府尹,又升任同知枢密院事,成为显赫的两府重臣,几乎可以比肩父亲当年的权势。
公元1126年,钦宗继位,升蔡懋为尚书左丞做了宰相,后来又任命他为亲征行营使。不过,随着蔡京倒台,蔡懋也被罢官夺职。到南宋时,高宗废黜了蔡确的一切封赠,并将蔡懋流放英州(今广东清远英德县)。
公元1134年,蔡懋去世。他这一生,算是大起大落,荣辱遍尝了。不过,他并没有活出自己的人生,终究只是父亲和族兄的附庸,他所有的遭遇,或荣或辱,或辉煌或落魄,都和这两个人息息相关。
至于其弟蔡庄,后世了解不多,只知道他和蔡京的四子蔡絛是姻亲。两人娶的妻子,都是仁宗朝宰相韩琦之孙、韩粹彦的女儿。如此,也算和蔡京亲上加亲了。
也许,这正是蔡京的安排。在北宋中后期,韩琦家族在朝堂上举足轻重,能够与之结亲的多是朝廷显贵。以蔡庄此时的地位,若非姓蔡,若没有蔡京支持,未必能入韩家之门。
不过,这样的姻亲关系,正是蔡氏倒台时被株连的好借口。如此看,蔡庄的人生结局,恐怕也不会太美妙。正所谓祸福相依,命运无状。
日期:2022-10-19 22:10:27
(118)
说完蔡确的家人,再来认识下蔡襄的子孙。
蔡襄生有四子,长子匀,次子甸、三子旬、幼子旻。
论辈分,蔡襄是蔡京的族兄,其子则是蔡京的侄辈,可实际上其长子、次子年纪都大于蔡京,幼子则和蔡京同庚、皆出生于公元1047年。
四子中,长子和三子在蔡襄生前已去世,二子生平不详,惟有蔡旻颇有声名。既如此,那就来说说这位蔡京的同龄人。
蔡旻,曾任秘书省正字,中宣义郎、开封府公曹,死后追赠少傅。若论仕途,他平淡无奇,相比蔡确、蔡京更是相去甚远。不过,他教子有方,三个儿子都很有出息,这便是蔡京的侄孙辈了。
蔡旻娶御史中丞贾黯之女,生子蔡佃、蔡伷。贾黯,仁宗朝的状元,以直言敢谏闻名天下,也是蔡襄的老友。蔡旻的婚姻应没有多少政治攀附,更像是老友之间的约定。
不想贾氏寿短,早早去世。蔡旻再娶仁宗朝宰相文彦博之女为妻,生子蔡伸。文彦博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二府重臣,出将入相五十年,终年91岁,是北宋政坛泰山北斗级的人物。他生有八子、四女,其中,二女儿嫁给包拯之子,三女儿嫁给了蔡旻。文彦博作为蔡襄的政坛前辈,能给将女儿嫁给其子蔡旻续弦,应是看中了蔡襄父子的官声和才学。
蔡佃、蔡伷、蔡伸,三兄弟都曾入读东京太学,品学超拔、文采过人,时人称为“三蔡”。
若论才学,蔡佃首屈一指。
蔡佃,字耕道,公元1103年参加科举。这时的蔡京,已经登上相位,正红的发紫,不过蔡佃并没有攀附这位堂叔祖,而是凭借真才实学一路杀进了殿试。
殿试中,蔡佃发挥极为出色,唱名为首,应是状元。这时,蔡京却站了出来,他以蔡佃是其族孙为由,为避免天下人议论,建议将蔡佃改为榜眼。
蔡京说的似乎很磊落,徽宗欣然准奏。
蔡佃到手的状元,就这样飞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