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热门小说推荐

日期:2022-10-16 22:12:33

(115)

当年的东京城里,福建蔡氏枝繁叶茂、花团锦簇,围绕在蔡京、蔡卞周围的,还有蔡确和蔡襄的子孙们。

这些蔡姓晚辈们和蔡京之间有亲近、也有疏远。有人对他攀附逢迎,不惜卑躬屈膝,有人对他敬而远之,甚至嗤之以鼻。

先来说说蔡确的家人及子孙。

蔡确兄弟三人,上有兄长蔡砺,下有弟弟蔡硕。

蔡确,神宗年间官居宰相,又是新党领袖,自是大名鼎鼎,他的起伏人生前书已有过交代。对蔡砺、蔡硕,世人则知之甚少,至于他们和蔡京关系如何更是无从知晓。不过,我们对蔡砺的夫人却有些直观的认识。这源于一块墓志铭的发现。

公元2017年, 这块九百多年前的石碑,在河南禹州的农田中重见天日。墓志铭的主人正是蔡砺之妻,苏淑。

按辈分算,蔡砺是蔡京的族兄,那苏淑便是其嫂子了。也许是应族兄之请,也许是叔嫂颇有感情,便由蔡京主笔为亡嫂撰写了《宋故苏氏夫人墓志铭》。

墓志铭出土时保存完好,66.5厘米见方,厚15厘米。志文阴刻楷体,共19行,满行19字,计292字。竖排右起首行题:宋故苏氏夫人墓志铭。次行署:通直郞充集贤校理蔡京撰并书。左下角落款:中书省玉册官王磻镌。

墓志铭大意如下:

苏淑,字季显,洛阳大理寺丞苏谏之女、应天府户曹参军清源人(今福建莆田仙游)蔡砺之妻。祖父苏政曾任建州关隶县令(今福建政和县),曾祖父苏昌嗣赠尚书驾部郎中。苏淑二十岁嫁到蔡家,众人都称赞她贤惠和气,蔡砺也常对人言:夫人予我帮助甚大。

蔡砺年轻时恃才傲物,不料几番参加科举皆名落孙山,颇为失意落魄。眼见科举无门,他便隐居在宛丘之南,往来于田亩之间。苏淑追随丈夫陋居乡下十余年,从未流露不悦之色。后来,蔡砺步入仕途,担任西京巩县的主簿,经常到东京交游拜访,家中一应事务皆有苏淑悉心打理。

公元1077年十一月十一日,苏淑因病去世,享年40岁。生前育有二子,蔡云、蔡需,还有五个女儿。三年后的十月二十六日,葬于颍昌府(今河南许昌)阳翟县(今河南禹州)大儒乡东吴村之原野。

这短短的墓志铭,大致勾勒出了苏氏的生平,也让我们知晓了其四十年的人生。她出身较好,虽然父祖官职不高,也算是官宦之家;她有名有字,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是个知书达理的女性。至于她婚后的生活,应该是苦乐相伴。蔡砺素有才名、闻达乡里,能够嫁给这样的夫君,她应该是满意的、也是幸福的。怎奈夫君屡仕不第,她难免会有些失望和难过。落寞之余,她陪伴丈夫隐居乡间,举案齐眉,望夫成龙。算起来,她嫁到苏家二十年整,前后生育了七个孩子,其间家务之繁杂,养育之辛劳,生活之困苦,自是不必说了。

感谢这方墓志铭,让我们对近千年前的大宋女性,有了更加深刻而生动的了解。

日期:2022-10-17 22:30:43

(116)

在写墓志铭这件事上,蔡京对得起嫂子,也有功于后世。

毕竟,他留下了龙飞凤舞的书法。

蔡京声名狼藉,传世的书法作品并不多。出土的苏氏墓志铭,堪称蔡京楷书典范,让世人可以一睹其书法之妙。

苏氏葬于公元1080年,蔡京时年33岁,进士及第刚好十年,虽在京城为官,任职通直郞充集贤校理,也不过是个中下级的官员。很显然,这时的蔡京仍处在仕途的爬坡阶段。

此时的蔡京,距离荣华富贵的后半生还早着呢。或许,正因为如此,这位后世眼里的大奸臣,才会在墓志铭里表现出那份温情。不过,他的书法却已经非常成熟老到。

蔡京书法,素有姿媚豪健、痛快沉着的盛誉,能充分体现宋代尚意的书法美学​‌​情‍​­趣‍​‍,朝野上下学其书者甚多。时人评说:蔡京的字严而不拘,逸而不外矩,正书如冠剑大人议于庙堂之上;行书如贵胄公子意气赫奕,光彩射人;大字冠绝古今,鲜有俦匹。

据说,蔡京曾作“龟山”两个大字,刻石于龟山寺中。凡见过者,无不为之折服。时人评论,龟山二字,盘结壮重,笔力遒劲,魏巍如巨鳌之载昆仑,翩翩如大鹏之翻溟海,识与不识,见者莫不耸动,斯一时之壮观也。

对蔡京的字,就连一向狂傲的米芾也甘拜下风。某日,蔡京与米芾对坐闲话,蔡京问米芾:当今书法何人最佳?米芾答:自晚唐柳公权之后,就得算你和令弟蔡卞了。蔡京再问:那其次呢?米芾傲然答道:那当然是我了。

有众人的不吝赞誉,还有米芾的加持,蔡京的字早已名扬天下。在仕途上,他作为青年才俊也已崭露头角,显出了蓬勃向上之势。苏氏身后能有蔡京撰写墓志铭,确实有福气。

字是好字,负责墓志铭镌刻的也非常人。

王磻,并不是普通的工匠,而是任职中书省的玉册官,换句话说是朝廷命官。

玉册,​‌‍­​古​‍­­代‍‍‌册书,形如简牍,册文镌刻在编联成册的大理石或汉白玉册条之上。玉册是天子即位、册命、上尊号、上谥号、追谥、遣奠、封禅、谒陵等礼制活动中的重要仪具。唐宋在中书省之下设立制造玉册的专门机构,有关人等称玉册官。

能够邀来王磻,也从侧面说明了当时蔡砺和蔡京的影响力。他们同朝为官,可能既是同僚也是朋友,是出于私情而非公务。

关于王磻,我们了解不多。目前所知,公元1087年镌刻的司马光神道碑,次年的《布衾铭》,再次年的《氏墓志》,落款均为少府监玉册官王磻。根据时间推算,虽官职名称有所不同,上述应为同一人。神宗后期进行了官制改革,官职名称多有调整。

王磻,这个镌刻圣手,在这石刻的方寸之地,借助别人的生平履历,将自己留在了历史里。我们好奇的是,他百年之后的墓志铭,又将由谁来镌刻呢?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