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热门小说推荐

日期:2022-10-11 20:16:44

(112)

蔡鞗,蔡京第五子,生于公元1106年,官至保和殿直学士。他还有个显赫的身份,便是徽宗的女婿,当朝驸马。

公元1118年,12岁的蔡鞗迎娶茂德帝姬。

帝姬即公主。徽宗根据蔡京的奏议,仿照周矯hong王姬的名号,改公主为帝姬,并赐两字美名为封号。时人常有议论,帝姬与帝饥同音,是不祥之兆。不过,徽宗肯定听不到这议论,没准他还以为这是得意之作呢。南宋之后,又恢复了公主的称谓。

茂德帝姬,名赵福金,徽宗的第四个女儿,生母明达皇后,与蔡鞗同龄。明达生前为大刘贵妃,是徽宗的至爱,死后追封皇后。

能够成为驸马,自是无上荣耀,尤其是迎娶明达皇后之女,那更是天恩浩荡。这是徽宗对蔡京恩宠的例证,这对君臣也自从成了亲家。

天子嫁女,宰相娶媳,这场婚礼该有多么隆重呢?

要知道,这是公元1118年,还没有后来那些糟心事,大宋朝看上去花团锦簇,好一片锦绣河山,徽宗、蔡京又都是生性奢侈之人,所以这必是场盛大和奢华的婚礼,必引得京城万人空巷,必令天下人艳羡不已。

大婚当日,由刘淑妃亲自将赵福金送到蔡府。这位刘淑妃是大刘贵妃的养女,也很受徽宗宠幸,后来也升为贵妃,死后同样被追封皇后,是为明节皇后。

婚后,这对金童玉女有过一段神仙般的日子。据史书记载,公主至少为蔡鞗生了两个儿子,一曰蔡愉,另一子无考。到公元1122年,蔡愉可能还在襁褓之中,外祖父徽宗便特授其为通直郎,可见喜爱之情。

算起来,蔡鞗是个有福气的人。他因为出生晚,可能比蔡攸的儿子们还小,所以没有卷入父兄之间的争斗,也没有太多掺和朝堂之事。作为徽宗的女婿,他还幸运地躲过了靖康年间蔡京倒台时朝廷的追责。

可他的福气,也就到此为止了。

靖康国灭,蔡鞗作为驸马被掳北上。据说,在那些苦难的日子里,蔡鞗对昔日的天子、眼前的囚徒孝敬如常,这让徽宗大为感动,对这位女婿也越发地倚重。

孝敬之外,蔡鞗还按照徽、钦二帝的要求,将北迁之事详细记录了下来,这便是《太上道君北狩行录》。后人了解那段历史,这本书是非常珍贵的一手资料。

蔡鞗最终死于北国,死因、时间、地点均不可考。这也难怪,在那个遥远的蛮荒之地,没人会在意他曾是当朝驸马、更没人在意他是蔡京的儿子。他不过是个亡国奴、是个阶下囚,死了便是死了。

至于他的妻子,那位金枝玉叶的茂德帝姬,经历的人生更加残酷,那是个更加悲伤的故事,留待以后再说吧。

日期:2022-10-13 09:12:26

(113)

蔡絛,蔡京第四子,生年不详,字约之,号百衲居士,别号无为子,官至徽猷阁待制,是蔡京晚年最疼爱和信任的儿子。

公元1124年底,徽宗再令蔡京复出,任太师、领三省事。这是蔡京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任宰相。这年他已77岁,老眼昏花、几近失明,难以审阅文书案牍,公务几乎全由蔡絛代为处理。

面对这天赐良机,蔡絛当仁不让,紧握大权在手,威福由己、飞扬跋扈,令身边同僚恨恨不已。据说,蔡絛每次上朝,侍从以下都得提前到堂下拱手相迎,他则派头十足、鼻孔朝天,连正眼都不看众人,大摇大摆扬长而去,身后十余个小吏怀抱文书碎步紧随。

专权之后,他立即任命妻兄韩木吕为户部侍郎,掌管财政大权,他们建立起宣和库式贡司,从各地搜刮金帛充盈库藏,作为天子私财专供徽宗挥霍。

蔡絛此举,深得老父亲邀宠之道的精髓,也许正是蔡京的主意,总之令徽宗十分受用。

眼见弟弟有后来居上之势,蔡攸十分警惕,视其为眼中钉肉中刺。他发动谏官弹劾蔡絛,指责他切弄权柄、肆意妄为,所用皆苟且之人,朋比为奸,危及朝廷等等。

面对兄长的进攻,蔡絛毫不示弱,立即开始反击。兄弟俩你来我往、展开恶斗,引得朝野舆论一片哗然。气急败坏的蔡攸,甚至多次上奏徽宗请杀弟弟,只是未能如愿。

如此看,晚年的蔡京,先是父子相争、再是儿子恶斗,他虽位高权重,坐拥华服美宅,享有妻妾成群,内心想必也是一片荒芜。

随着掌权日久,蔡絛越发狂妄,以至于欺上瞒下、胆大包天。有次,蔡京的外甥女婿宇文粹中,受蔡京委派向徽宗报告官员任免情况。徽宗读到奏本,立刻指出:这并非蔡京笔体,乃其子蔡絛的笔迹。他恼怒道:蔡京复相以来,老耄无能,任由其子上下其手,着实可恶。

蔡絛此举,往大了说,是欺君之罪,杀无赦。

可能正是因为此事,也可能是蔡攸持续的弹劾终于奏效,徽宗下旨罢了蔡絛的侍从之职,贬离京城,提举亳州明道宫。蔡京虽上书极力为子辩护,终也无法挽回圣意。没了蔡絛的协助,老朽的蔡京不堪多重压力,只好无奈引退。

靖康年间,蔡京垮台,子孙二十余人遭流放,蔡絛亦流放邵州,后改白州(广西博白),死于戌所,卒年不详,可能是在南宋高宗年间。

值得一提的是,蔡翛继承了父亲的才华,虽非科举出身却颇能治学,著有《国史后补》《北征纪实》《铁围山丛谈》《西清诗话》及《蔡百衲诗评》等,是后世了解那段历史的一手材料。

很显然,作为蔡京之子,他对其父的言行评述,多有遮盖甚至溢美之词。孔子说: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蔡翛身为人子,所为也在情理之中。再说,蔡翛所著虽为一家之言,也是观察蔡京及那个时代的一扇窗户,价值依然不菲。

蔡翛之妻,为前宰相韩琦之孙韩粹彦的第四女,生有二子。

公元1161年十月,南宋大赦天下,蔡絛的长子蔡奠改名郑兴,次子蔡巽改名郑荣,兄弟俩遵照父亲遗命,携眷返回家乡福建,前者隐居在仙游游洋,后者隐居在莆田东庄,两家人牢记父训,安然度日。

训言共二十四个字:隐姓埋名,世世相传,切勿认祖,守口如瓶,弘扬先祖,光耀门庭。

如此看来,蔡翛的这段训言,既是对后世子孙的告诫,也是对父亲蔡京、兄长蔡攸,还有自己,所作所为的反省和忏悔。

如此,蔡翛虽面目可憎,仍有可恕之处。

日期:2022-10-13 22:47:12

(114)

除儿子之外,蔡京还有众多的孙子。

比如,蔡攸至少有6个儿子。在祖父和父亲的庇护下,这些蔡家的三代们,已然是京城里皇族之外的顶级权贵,鲜衣怒马、仕途通畅,多人更是位居大学士的高位。不过,由于后来蔡家彻底倾覆,国家骤然灭亡,除了个别人留下些许事迹之外,多数人的生平并不为后世所知。

比如,蔡行,作为蔡攸的长子、蔡京的长孙,后人便知之甚少。只知道,他曾做过殿中省事,后来官居保和殿大学士。

实际上,后人之所以熟悉他,还是因为徽宗流传后世的书法作品,那便是《蔡行敕卷》。此帖实为公文,是徽宗不允蔡行辞去殿中省职务的手敕。虽是不允,但语气温和柔软,还有勉励之词、关切之意。

世人皆知徽宗擅长瘦金体,此帖却是行书,如此更显珍贵。全帖凡二十一行,一百二十七字。后世评论,行间布白疏朗得体、笔划纤细,墨韵流畅、潇洒清劲,富飘藤荡柳之势,有瘦劲秀润之美。

随着蔡京倒台,蔡攸赐死、蔡翛流放,蔡行也必是难逃责罚,至少要夺官罢职、贬谪出京。至于他后来的结局,无人知晓,估计也无人关切。

作为蔡家长子长孙,在祖父和父亲的争斗中,不知他是站在哪一方的?是力挺祖父,还是支持父亲,还是像他二叔一样,想着左右逢源,最终却两边不讨好?

在蔡氏满门朱紫之日,在骨肉彼此缠斗之时,他和其他人一样,也许也有过危机感和恐慌,但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不远的正前方等待蔡氏家族竟是无底的深渊。

在深渊面前,官位越显赫、身份越特殊、血缘越亲近,摔得越惨。作为蔡家长子长孙,当仁不让的接班人,蔡行的结局可能是摔得粉碎。

看上去,包括蔡行在内的这些三代们,其命运多少有些令人叹息。这样的悲剧人生,很大程度上是在替祖辈、父辈的恶行买单,可他们也未必就是无辜,也许蔡家那些闹剧的背后正是他们在推波助澜,只是不为人知罢了。凡事都有因果,看似无缘无故,惊叹祸从天降,无不是其来有自。

再说,他们生于顶级权贵之家,园宅壮丽、锦衣玉食,岁入万金、仆僮如云,目之所及皆阿谀之人,耳之所闻皆奉承之语,享受了众生难以企望的投胎福利,却不懂惜福自谨,他年家门崩塌坠入深渊,也就无须慨叹命运反转之痛了。

世道如此,古今亦然。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