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夕的事儿,就是种棵果树都还要好几年的。”台下村民听了这话,有那种植想法的又熄了几分。
杨大川一听到这个问题,就知道包山这件事儿没影儿了,之前他想的太过于美好,没有考虑到种油茶果树是一个长期投入,回报慢的产业,即使今年大家都同意包山种油茶果树了,但还是没能解决自己明年收购干油茶籽时,村民之间会因利益产生冲突的问题。杨大川心里懊恼,果然自己就不是个干大事儿的,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还没治到根儿上。
“村长,种田咱们都会,可是种油茶果要咋种啊,咱们都没种过啊”又有村民问道。
“山上没人管的野油茶果树都能结果子,咱们给他除草浇肥的,还能长得更差?”许村庄想都没想回答道,大家也都哈哈笑起来。
“还有谁不清楚的吗,没有的话,那就举手表决了,大壮,你来数一下。”许村庄耍了个心眼,他问不同意的举手。台下村民没一个举手反对,但当他宣布平山村集资包山通过时,台下议论纷纷,没说不同意,可都不让村长走。站在晒坪边上的媳妇子们更是大喊,村长我们不同意。
到了这时,村长还有啥不明白的,只得重新问了一遍,同意的举手。这回,到是有稀稀落落的几个人举手,但是这远远达不到半数。无奈,村长也只能宣布村里包山种树不通过。但是,也重申了一遍,村里虽然没有包山种树,但是个人有想法的,也是可以的,日后种油茶果挣钱了,要是有人使坏,村里必定严加惩罚。
大家都散了,杨大川感觉这几日整的像个闹剧一样,雷声大雨点小,最后还不了了之。自己因为赚来800两而高涨的信心,也被这一瓢冷水给浇熄了,唉,果然自己还是个普通人,并没有振臂一挥,四处响应。
摁下心头复杂的想法,还得把眼前的日子过起来。再过一个月就要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准备着东西。前段时间自家忙着油茶籽的事儿,每天就像是个陀螺不停地转着,如今咋一松懈下来,杨大川不知道要干啥。在现代还能看看电视,出外打打牌消磨点时间。
现如今,田里的活计基本停了下来,杨家现在只是在后院种了一些土豆和白菜、小萝卜、生菜之类的,需要吃的时候再拨。山上也是几天去一次,毕竟天冷了,一个人去不安全,就算以杨大川如今的强壮体格不怕,他也不想去冒险受罪。
芋哥儿前两天把家里的芥菜收回来了,正准备积酸菜。沈阿嬷正在把家里收的萝卜切片晒成萝卜干,杨大川之前吃过,每次都能多下两碗饭,沈阿嬷见他喜欢,这就准备多晒点。但这些事儿,芋哥儿跟沈阿嬷都不让他沾手。
杨大川在家四处转了转,发现家里的柴有点少,得,还是得上山砍柴山了。
第12章 砍柴、腊月
平山村地处偏南,四季常温,冬天不长,温度处于零度以下的最长时间不超过一月,加上最冷时分也不过零下几度,所以平山村村民一般不会特意上山砍柴,家里收的稻草、玉米杆、花生藤、下田干活铲的草拿回家晒晒就足够日常的生活,上山多是收集掉落在地的松针、松枝,回家引火。这活儿,半大的小子就能上山干好。
即使如今已是腊月时分,大平山还是满眼苍翠,只是地上枯草多了些。偶尔还能看见野兔子蹿过,听见野鸡咕咕的叫声,不过,杨大川不为所动,他今天是来打柴的。
杨大川也没进山多远,就在自己后院往里走了两刻钟,后院山上是一片杂木林,平常又没有村民过来砍柴,已经长的很粗大了,杨大川想,自家后院这片林子也要修整了,太过茂盛,差不多连路都看不见了,有什么个野物藏在里面,跑到自家就麻烦了。
恰好看到这里还有两棵枯松树,决定就从这儿往下砍。先把这两棵枯松树修整好,砍掉大树枝,剃掉小树枝,再把这些树干子砍成一米不等的长度。松木好烧,杨大川又找到了两棵枯死的松树,本来他还想把树根也挖出来,树根晒干后,冷天时,放在火塘里,做饭做菜烧水取暖,一个树根能烧好几天。但是,今天没拿锄头上来,只能先记着地方,后面再来了。
杂木按理说要比松木好砍,但是这一片林子太过茂盛,里面枝杈太多,杨大川只能沿着逐渐被淹没的小路修剪,先把路清理出来。他如今的身体好,即使柴刀并不趁手,小孩手臂粗的杂木也能一刀砍断,为了省时省力,他也多是砍这么大的杂木。
时间慢慢过去,杨大川也不知自己砍了多少了,砍完先放在一边堆好,抬头看看了天,估摸着差不多有下午三四点了,就开始捆柴。捆柴也是个技术活,柴捆得不紧实,一路走一路掉,还没回到家就掉了一半,待自己辛苦回到家还得被爹妈收拾一顿,嫌弃砍得太少。
被教训了,就想得到父母的夸奖,在兄弟面前长脸。下次砍柴就闷着头猛的一顿砍,砍到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是否能挑回去。天黑透,还没回到家,父母担心上山来寻,最后还是落不了一顿责骂。不过,农村孩子皮实,家里爹妈的责骂从不放在心上。现如今身体好,倒是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五六百斤他也可以担起来。最后,除去那四棵松木,杨大川还砍得了有5担柴。
挑柴是非常累的活儿,沉重的担子压在肩头,时不时的就要换一次肩膀,老手的两个肩膀都能挑,差劲儿一点的只会用一个肩膀挑担。小时候,刚开始学挑担,不会用肩膀,都是驼着背,把担子压在背上挑回去,被大人呵斥后,学着用肩膀挑,刚开始总会红肿磨出血,时间久了,挑担多了,肩膀上就会起一层厚厚的茧。
待把今天砍的柴全部担回家,天已经黑透了。清冷的田野,远处星星点点灯光点缀在夜幕中,不远处孩子的哭闹声,自己家传来锅碗瓢盆的碰撞声,沈阿嬷跟芋哥儿的交谈声,无一处不让杨大川觉得安心踏实,前些天的失落顿时一扫而空,如今自己还有什么不满足呢?
杨大川一连上山砍了一星期的柴,把后面那块杂木林都清理了一遍,手臂粗的杂木都砍掉,特别茂盛走不通的地方都梳清,有个蛇洞鼠洞的也挖出来看看,把挖不开能藏东西的地洞撒上石灰,用石头填上。
转眼就到了腊八,年味越来越重,-不过平山村这边并没有喝腊八粥的习惯。庄户人家过年又不用像大户人家从进了腊月就开始准备,不过,过了腊月二十三,年味儿就越来越浓了。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