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第126节

热门小说推荐

日期:2021-02-08 18:31:16

卯时(大约是凌晨5时至早上7时),天色已亮,战斗开始,三万日军分成了十余队,轮番攻城。对于朝军而言,早已无路可退,要想获得一线生机,只有拼死作战。

幸州山城地势险峻,朝军便利用地利优势,从高处对日军射箭,投下石块,连放大小胜字铳筒、震天雷等火器,甚至用上了火箭车,这种车上装有一只箱子,一次可以发射一百支破坏力十足的火箭。除此之外,朝军还用上了投石机,这是一种类似纺车的装置,可以投掷大量石块。

朝军居高临下,给予日军迎头痛击。从早上一直到下午,日军先后发动了七次进攻,结果都被朝军击退。不过日军的攻势依旧不减,此时的守城朝军已经精疲力竭,体力不支,而且箭矢也即将用尽。城内的百姓闻讯而来,纷纷支援前线,幸州山城的妇女用自己的长裙将石头兜上城墙,正因为如此,这种传统服饰被后人称为“幸州长裙”。

面对日军潮水般的攻势,仅仅依靠运上来的石块是不够的,眼看山城即将失守,城下的汉江江面上出现了几艘兵船,这是朝鲜忠清道兵使丁杰派来的援军,船上的京畿水使李濱不仅带来了军队,还带来了上万支箭矢,有赖于此,朝鲜守军击退了日军第八次和第九次进攻,坚持到了胜利的最后时刻。

待到夕阳西下,日军鸣金收兵。整场战斗下来,日军阵亡了数百人,负伤者则不计其数,就连主将宇喜多秀家、石田三成和吉川广家也挂了彩,甚为狼狈。

惨败的日军,一路上丢弃了许多铠甲、攻城器械,在他们撤军之际,为了不让朝鲜人拿阵亡日军的尸体泄愤,就草草将死者收聚在一起火花。

在返回汉城的途中,一位日军将领将当天汉江岸边的景象比作“三途川”。何为三途川?这其实是个佛教用语,在日本人看来,三途川是生界与死界的分界线,如此形容眼前的景象,可见战败后的日军心情有多么沮丧。

日期:2021-02-08 18:32:04

日军虽然战败,但仍不肯善罢甘休,决定次日再度攻打幸州山城。权栗听说以后,觉得此地不宜久留,于是下令毁弃幸州山城的栅栏,率领全军退往汉城北方的坡州山城,投奔朝鲜都元帅金命元。

日期:2021-02-08 21:46:43

权栗撤军的第二天,小早川隆景派人前往幸州山城,侦察敌情,可是他们发现城内外早已没有朝鲜军的踪影。

与此同时,明军派出的侦察部队很快便获得了幸州大战的捷报,查大受为此颇为感慨,称赞权栗乃“外国真将军”。李如松在听说日军在幸州惨败的消息后,也认为自己先前退兵平壤的行动过于仓促,于是下令副总兵张世爵回兵开城,将明军的防线南移。

日期:2021-02-09 17:41:42

1593年的春天悄然来临,这本是阳光和煦,万物生长的美好时节,然而这一年的春天,朝鲜大地上却是哀鸿遍野,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景象甚为凄惨。这场灾难的始作俑者—侵朝日军的的日子也不好过,由于朝鲜义兵和水军切断了补给路线,日军无法无法及时获得足够的兵粮补充。

饥饿、伤病严重困扰着日军,尤其是汉城日军的情况更为糟糕。根据《武功夜话》第19卷的记载,小西行长的部队由出兵时的7千人减到3500余人,加藤清正的部队由出兵时的1万人锐减到5600余人,以此类推,算上其他部队的减员人数,保守估计,日军的兵力消耗将近四成,而且军粮和物资也严重不足,早已丧失了战场的所有主动权。

然而令日军处境雪上加霜的是,一队明军和朝鲜军烧毁了龙山仓。位于汉城南门外,汉江边上的龙山大仓本为朝鲜国仓,积聚了李朝全国数十年的粮食收入,现在数万日军都仰赖于它,将其作为自己的军粮库,只要把龙山仓摧毁,那么势必动摇日军的军心,不战自溃。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个道理李如松是非常清楚的,东汉末年的官渡之战,曹操火烧乌巢,切断了袁绍几十万大军的给养,达到了动摇军心,以少胜多的目的。毫无疑问,李如松也使用了同样的方法。

大明万历二十一年,日本文禄二年(公元1593年)二月二十日夜,李如松密令哨丁金子贵等人带上一名朝鲜翻译,率领一支由明军和朝鲜军组成的敢死队,前往龙山馆。当时戍守龙山馆的是小西行长和宗义智率领的日军第一军团,当时月黑风高,金子贵等人带领敢死队,趁着夜色,潜入日军的驻屯处,乘着西北风,点燃火把和箭头,霎时间,火箭齐发,飞射仓房草垛,龙山馆贮藏粮食的十三座大仓燃起了熊熊大火。日军见夜空中火箭飞射,不知敌军虚实,阵脚大乱,不敢灭火救仓,最终数十万石粮食被付之一炬。

由于明军夜袭龙山大仓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日军的余粮已不足以支撑一个月,为了维持生计,他们开始强征当地百姓的粮食。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