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第128节

热门小说推荐

日期:2021-02-20 13:44:14

在谈判的过程中,日方提出了两个要求:一、大明朝廷派两名使者前往日本,亲自向太阁大人丰臣秀吉乞和;二、以大明皇帝的名义,再派出一名使者至日本,同意重开两国之间的朝贡贸易。若满足上述要求,太阁便会同意从朝鲜撤兵。

与此同时,沈惟敬也提出两个条件,日军必须在四月八日从汉城撤出,并在撤离当天释放两位朝鲜王子临海君和顺和君,并且他还承诺,只要日本人做到这两点,明廷会立即同意日本与明朝的朝贡贸易。

当然,以沈惟敬的权力和地位是无法左右朝廷的决定,他之所以能夸下海口,做出如此承诺,自然是得到了兵部尚书石星和宋应昌、李如松的直接授意。也就是说对于做出允许通贡的承诺,明廷是一无所知。

三月十六日,谈判结束后,沈惟敬乘船离开龙山仓,三月二十四日回到义州后,沈惟敬向经略宋应昌汇报了谈判的结果。

在得知日军的要求后,宋应昌索性从自己手下中挑出了两名低级军官谢用梓和徐一贯,授予他们参将、游击的官衔,冒充大明皇帝派出的使者。

日期:2021-03-20 15:46:47

四月八日,按照双方的约定,这一天应当是日军撤离汉城的日子,沈惟敬再次进入日军兵营,敦促日军尽快退兵,然而意想不到的是,日本人非但没有撤军,还扣押了沈惟敬。

四月十七日,谢用梓、徐一贯这两名冒牌的大明天使带着几十名随从,50匹马,进入汉城。此时此刻,在日军军营内,欢声雷动,对于许多日本士兵来说,这意味着战争即将结束,他们将要踏上故土,与亲人团聚。

四月十九日,汉城的大门徐徐打开,城内四万多名日军士兵陆续出城。沈惟敬和两名冒牌天使谢用梓、徐一贯也在撤军的队伍之中,他们与日军一同前往釜山,然后离开朝鲜去名护屋觐见太阁大人丰臣秀吉。

除此之外,在行进的队列中,还有两位朝鲜王子临海君和顺和君以及一干朝鲜陪臣。其实,依照原先沈惟敬与日军将领在龙山仓谈判达成的协议,日军应当在撤出汉城之前释放朝鲜王子及其陪臣,不过狡诈的日本人却并不想这么做,在他们看来,只要这些人质还在自己的手上,明军和朝鲜人就不敢轻举妄动,袭击部队,从而确保南撤的安全。

离开汉城之后,日军渡过汉江上的浮桥,以第二军团的锅岛直茂的部队负责殿后,一路向南,途经京畿道、忠清道,直奔庆尚道。

侵朝总大将宇喜多秀家,第一军军团长小西行长等人翻越忠清道与庆尚道交界的鸟岭时,沈惟敬、两位朝鲜王子及其陪臣骑着马走在队伍的最前列,跟在士兵身旁的是从汉城掳掠的美女、才人,还有歌者唱着欢快的歌曲,乐工演奏着喜悦的曲调,舞者在队伍中嬉戏表演,此情此景,不像是撤退,更像是庆祝凯旋的巡游表演。

大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五月中旬,日军抵达半岛南部庆尚道的沿海地区,日军各军团依山傍海,筑城挖壕,分别在蔚山、西生浦、东莱、釜山浦、金海、熊川、巨济岛和加德岛等各处修筑了首尾相连的16个日式堡垒要塞—倭城,以图长久驻留,由此看来,日本人并不想彻底退出朝鲜。

日期:2021-04-03 16:00:00

11、明日议和

日军从汉城撤离的第二天,李如松便领军收复了这座朝鲜王都。与此同时,明朝的一支5000人的增援部队渡过了鸭绿江,沿着大路南下,抵达平壤,然后又渡过临津江,来到提督李如松前方的军营。率领这支援军的将领就是四川总兵刘綎。

四十岁的刘綎人臂力惊人,人称“大刀”,据说他能在马上挥舞120斤重的大刀,因而才得了这么一个绰号。

刘綎的部队如同一支小规模的“联合国”军,除了从福建、四川招募的本土士兵之外,还有来自东南亚暹罗、苏门答腊和爪哇的士兵,甚至还有非洲人,他们有着奇特的装束,穿着特色鲜明的铠甲,说着完全听不懂的语言。明军中有外国士兵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我会在后面的章节中进行详细的介绍,在这里不再赘述。

刘綎的到来,不仅缓和了明军内部紧张的氛围,也极大鼓舞了军队的士气。

在日军南撤的过程中,明军将领与朝鲜君臣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甚至是争吵,朝鲜人不断催促明军追击南撤的日军,然而明军将领对此却不予理会,理由很简单,明日双方的谈判正在进行中,不宜再起战端。

也许正是迫于朝鲜人的压力,在日军撤出汉城的二十天后,身在平壤的经略宋应星发了牌文给提督李如松,命令他不得拖延,迅速追击敌军。不过,李如松虽然出动了部队,但也只是做做样子而已,做给谁看呢?当然是做给朝鲜人看。朝鲜人对此是心知肚明,他们认为这是宋应昌与李如松两人串通起来,联合上演的一出戏码。

事实上,自从碧蹄馆那场恶战之后,李如松在‌­‎军​‎‎​‌事‌​‎上早已丧失了进取之心,既然是配合宋应昌的表演,那就必须出兵,而且要做得像模像样,不过明军的行军速度极为缓慢,李如松率领部队渡过汉江,沿着大道南下,途中走走停停,有时一停下来就是几天,显然没有尽力追赶。当他们行至小白山脉之时,收到消息说部分日军在鸟岭布防,大批人马在更南的大邱集结。李如松得知情报后,大惊失色,干脆停止追击,直接退回忠州,让其他部队先行出发。

此时,刘綎的部队赶赴尚州、鸟岭,但是鸟岭一带方圆七十余里,都是悬崖峭壁,中间只有一条狭窄的小路可以通过,而且道路周围灌木丛生,刘綎的骑兵蹒跚向前,无法及时跟上日本的大部队,查大受和祖承训等诸将领也抄插小路翻过槐山,出其不意地出现在鸟岭背后。随后,刘綎的军队与日军在大邱以西爆发了冲突,不过规模不大。

面对明军的追击,日军颇为惊恐,迅速推进到了釜山浦驻扎了下来。李如松看此情况,恐生变数,便令刘綎屯兵大邱,祖承训戍守忠州,还调集了全罗道的朝鲜水军和龟船,安置在釜山的出海口,以防日军突袭。

至此,明军停下了追击的脚步,面对李如松的退缩,朝鲜国王李昖极为不满,气得大骂李如松:“堂堂天将,终不过为倭贼殿后护送之将!”

日期:2021-04-03 16:18:41

形势似乎一片大好,明廷内部似乎也笼罩在乐观的情绪之中。兵部提议让朝鲜国王李昖还都汉城,修兵自守。明军久在海外,疲弊劳顿,还是分批次撤兵回朝为好。明神宗朱翊钧同意了这项意见,立马发了一道撤军的诏谕。

然而日本军队还逗留在釜山及其南部沿海,迟迟不归,这引起了宋应昌的警觉。毕竟宋应昌直接参与朝鲜战事决策,对朝鲜的事务和格局还是比较了解的,他是希望停战,但并不赞成完全退兵,所以就上了一道奏疏,提醒万历:釜山虽然位于半岛南端的海域,但还是朝鲜的国土,假如倭人知道我们罢兵还朝,必定会突入再度侵犯,朝鲜招架不住,那就前功尽弃了。当今的第一要务是拨兵协防分守各路要冲,其次再商议撤兵之事,所以应缓退兵,等到倭人全部归国,再留守防戍。

宋应昌的担心是有道理的,现在朝鲜的战局还不明朗,在双方实力相当,胜负未卜的情况下,想通过和谈结束战争,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做支持,那就成了空谈。况且谈判还没有开始,明朝现在就撤回主力,剩下驻扎朝鲜的部队不过21000人,这无疑使谈判失去了强有力的后盾,与此同时日军的大部队还盘踞在釜山,滞留不归,这种情况下,日本随时都可以变卦,发兵反扑。所以朝鲜境内各地仍有不少明朝军队留守,除了李如松驻扎汉城,宋应昌的部队进驻定州,刘綎、吴惟忠的部队进驻大邱,王必迪的部队进驻尚州,骆尚志、宋大斌的部队则驻扎在南原,表面上包围了日军,实际上并没有发生战斗,双方只是一直处于对峙状态。

日期:2021-04-03 16:21:09

形势似乎一片大好,明廷内部似乎也笼罩在乐观的情绪之中。兵部提议让朝鲜国王李昖还都汉城,修兵自守。明军久在海外,疲弊劳顿,还是分批次撤兵回朝为好。明神宗朱翊钧同意了这项意见,立马发了一道撤军的诏谕。

然而日本军队还逗留在釜山和庆尚道南部沿海地区,迟迟不归,这引起了宋应昌的警觉。毕竟宋应昌直接参与朝鲜战事决策,对朝鲜的事务和格局还是比较了解的,他是希望停战,但并不赞成完全退兵,所以就上了一道奏疏,提醒万历:釜山虽然位于半岛南端的海域,但还是朝鲜的国土,假如倭人知道我们罢兵还朝,必定会突入再度侵犯,朝鲜招架不住,那就前功尽弃了。当今的第一要务是拨兵协防分守各路要冲,其次再商议撤兵之事,所以应缓退兵,等到倭人全部归国,再留守防戍。

宋应昌的担心是有道理的,现在朝鲜的战局还不明朗,在双方实力相当,胜负未卜的情况下,想通过和谈结束战争,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做支持,那就成了空谈。况且谈判还没有开始,明朝现在就撤回主力,剩下驻扎朝鲜的部队不过21000人,这无疑使谈判失去了强有力的后盾,与此同时日军的大部队还盘踞在釜山,滞留不归,这种情况下,日本随时都可以变卦,发兵反扑。所以朝鲜境内各地仍有不少明朝军队留守,除了李如松驻扎汉城,宋应昌的部队进驻定州,刘綎、吴惟忠的部队进驻大邱,王必迪的部队进驻尚州,骆尚志、宋大斌的部队则驻扎在南原,表面上包围了日军,实际上并没有发生战斗,双方只是一直处于对峙状态。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