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第42节

热门小说推荐

道教存在多个派系,著名的有太平道、上清派、茅山宗派、茅山派、全真派、峨眉派、武当派等。太平道是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军首领张角所创。张角得到一位叫于吉的道士传授《太平经》一书, 深受启发,故而四处开坛传道,纠结了大批农民起义,号称“苍天以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意指甲子年推翻汉政权,史称黄巾起义。《太平经》何人所创不可考,被认为天书。太平道宣扬以五行阴阳之道治国,削富救贫,自食其力。因此,太平道深受农民推崇。张角病死后,起义军被朝廷镇压(曹操也参与镇压起义军,广收军民,故而壮大其力,成为后世枭雄,势力至山西河北一带,其子曹丕称帝建立魏晋,后被司马家族夺权。司马家族建立西晋。司马家族内乱,而后又有东晋,东晋末年五胡乱华,又有南北朝),太平道至此衰败。张角作为黄巾军的首领,很有谋略,又善使异术,被当世朝廷认为妖道。当然,黄巾起义期间还有五斗米道,其创始人为张道陵,因入教者须交五斗米而得名五斗米道。五斗米道曾帮助太平道起义,后被汉朝廷收编。太平道亦有修身之法,如食气(以空气为食,净化果腹)、吐呐、养生、画符等。上清道,东晋杨羲所创,著有《上清经》一书。杨羲自由通灵,成年后自称受道祖点化,开始创作大量道家典籍,这些典籍的总称就叫《上清经》。上清派主张存思,调息,画符等。上清派认为,通过调理气息,凝聚精神冥思苦想,抛去杂念可以使上神附身人体,从而行神道。

其他流派不做介绍,重点说茅山宗派。茅山宗派,相传为汉代茅盈所创。据说,茅盈厌倦了官场争斗,辞官回乡苦心修道,终于在曲句山(句曲山,茅山最早的称呼,后因为茅盈的传说,遂改名茅山)修的正果,并自称得到道祖点化,封其为“天师”。茅盈得道后,一日与父亲说:“你可不要打我,我乃修得上仙,有天兵天将守护。”茅盈父亲听后,立刻火冒三丈,举起拐杖就打。只见顷刻间,拐杖于空中断为三截,飞插入大山之中。有一次,有个人淹死了,已断气三日,不见尸腐。家人下葬死者不久后,便被茅盈刨坟掘棺。茅盈刨出死者后,以气息相传,又用符水喂食死者,乃愈。死而复生者,活到九十九乃终。茅盈常说,死而复生者,实乃身死命不该绝,天道还生也!茅盈的两个弟弟听说哥哥得道升仙,遂辞官,奔赴句曲山随长兄修炼,后得道成仙,道教称此三兄弟为“三茅真君”,并将句曲山命为“茅山”,后世道士多在此山修习,茅山宗派由此而来。然而,茅山宗派的实际开创者并非“三茅”,而是陶弘景。陶弘景,南朝道学家(南朝共分为宋、齐、梁、陈四朝,由于这四朝政权短暂,故合称“南朝”。北朝包括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四朝。南北朝正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当政,所谓“五胡乱华”正是所指。五胡,羌、笛、鲜卑、匈奴等民族。五胡后来经过民族大融合,有些被入籍其他少数民族,有些成为汉人,例如后来的唐朝突厥,宋朝大辽国、大金国,以及明末的后金,都是五胡之后。后金的努尔哈赤于东北建立大清,清人八旗子弟南下逐步推翻大明朝,建立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陶弘景奉承《上清经》,实为上清道派教徒。陶弘景与其弟子在茅山苦心经营十余载,终于以茅山‍‌‍​​后‎​‎庭­​‌​为基地发现壮大了上清派,后世称茅山的上清派为茅山宗派,其弟子为茅山道士。也就是说,茅山宗派是由上清派演变而来的。茅山宗派在南朝刘宋时作为当时朝廷的后山,深得重视,其后迅速壮大,成为当时道教的重要派别之一。陶弘景不光善于论道注经,还是个医药学家,治病识药,炼丹画符样样精通。陶弘景也是道教的改革人物,自称是道祖所封的天师,晚年又信奉佛教,主张道佛同修,并自称菩萨。道教中的轮回地狱论,就源于陶弘景早期的道教改革。到了清朝,由于当时的清政府信奉佛教(就连太后都被称为老佛爷),道教被排斥,至此,道教各大门派衰败。以上的道派均可娶妻生子,比较人性化。当然,比较有名的还有正一道和天宝派等,它们均是受上清派及太平道影响而自成一派。道教派别甚多,有的侧重内丹,有的侧重医理,有的侧重修身术法(飞升、遁地、穿墙等。当然,这是不科学的,传说而已),有的侧重辟邪伏魔。茅山宗派由于吸取诸多道经医理,自身又融合佛教,故而茅山修习之法繁杂诡异,不仅有医理丹药、符箓咒画(源于​­‍‎‎古‎‍­­‍代‌‍­​巫师咒语,用于祈福,与神灵沟通发誓等),还有修仙养生之道,如吐呐、存神、冥思、禅坐、神游等。个人认为,武当派是道教中比较有益长生的教派。与茅山相比,武当更注重自身的健康与素养,而且强调内外兼修,由内及外,由静及动。武当先辈张三丰更创得太极拳,以静制动,以柔克刚,虚实相互,将阴阳之法化作实体的武术,功德无量。

茅山有两座,江苏句容市的茅山为​­‍‎‎古‎‍­­‍代‌‍­​句曲山,正是“三茅真君”之所,为“南茅山”,比较著名。兴化也有茅山,为“北茅山”,与南茅山隔着长江。南茅山为陶弘景的茅山宗派,北茅山为名气较小的茅山派(当然,北茅山上还有其他派别)。北茅山的茅山派宗师为张有仪。张有仪,史书无多记载,道从李云瞬,系天信派始祖古谈津的嫡传二代弟子。由于天信派的内乱,张有仪另开一派,但不多收弟子,幽居于北茅山悟道,深入简出,弟子不过十余人,被部分人称为“小茅山道士”。甚至,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个派系的存在。张有仪的小茅山派异常神秘,外人知之甚少,据说小茅山派继承了古谈津的绝技,飞檐走壁,跃浪入海,识宝辨妖,更有甚者来去如风,入九幽,摘仙草,飞昆仑。总之,小茅山派有别茅山宗派,系古谈津一脉,不侧重炼丹飞升,更注重逍遥天下,医药草本,为善世间,匡扶正义,替天行道。

总之,道存于万古,世人悟道出于《易经》,成于老子,兴于庄周,现于道教诸派。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