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第77节

热门小说推荐

日期:2016-08-24 09:45:27

统治阶层和官僚阶层的界限在哪儿?换句话说,怎么区分统治阶层和官僚阶层?随着当下周永康、薄熙来、徐才厚等政治核心人物的下台,这个问题越发扑朔迷离。那些高高在上的人物为什么会在一夜之间万劫不复?那些看似处在统治阶层圈子的高官为什么没有逃脱被法律清洗的命运?

在由布鲁诺·德·梅斯奎塔、阿拉斯泰尔·史密斯合著的《独裁者手册》中,作者将政治形态分成了三个维度:名义选择人集团、实际选择人集团和致胜联盟。在书中,名义选择人集团是指所有在选择领导人时具有法定发言权的人。比如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实际选择人集团是指现实中可以实现的对领导人进行选择的群体,比如君主制下的皇室高级成员。致胜联盟是实际选择人集团的子集,是指可以决定最终结果的最少数人。比如要在七名具有投票权的人群中获得超过半数支持,致胜联盟就是至少由四人组成的投赞成票的群体。

在此基础上,作者接着提出领导者毋须遵守的五项法则:

法则一:让你的致胜联盟越小越好。致胜联盟越小,越容易控制和收买。

法则二:让你的名义选择人集团越大越好。为致胜联盟提供充足的可替代者,给致胜联盟成员制造危机感,以增强他们的忠诚度。

法则三:掌控资源分配权。力求将蛋糕做大,远不如掌握分配权,让多数人受穷,将财富分配给支持者。

法则四:支付给核心支持者的利益要刚好维持其忠诚度。让致胜联盟依赖你,而非有余力来取代你。

法则五:不要从你支撑者的口袋中抠钱去改善民生。普通群众数量巨大,改善民生代价昂贵,且效果有限,但致胜联盟对你的支持却影响巨大。

《独裁者手册》提出的三个维度和五项法则确立的逻辑是清楚的,但是要用最小的致胜联盟控制全体成员,依旧逃不出“凝聚和分化”的套路。笔者另存的两点异议在于,一是《独裁者手册》中,团结和笼络致胜联盟的常规方式是金钱收买,要维持致胜联盟的忠诚和稳固就要不断地输送金钱。笔者在前面讲过,如果不能将结盟基础从短期利益深入到立场和路线之下,那么因利益结盟者必因利益而败裂,长期来看,其中代价更为惨重。比如当前中国和西方世界深度合作的阻碍,不在经济层面,而是意识形态,往深处讲是民族文化冲突。在价值取向上缺乏认可和信任,利益层面的交锋必定是反复而无常的,独裁政权的不稳定性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第二点异议在于,《独裁者手册》对政治形态三个维度的认识没有跳出既成制度的框架,对制度过度的自信和依赖,会让人陷入盲目的乐观中,在现实中,名义选择人集团在更多时候是不存在的,它在更多时候只是安抚生产者情绪和掩饰政权合法性的政治伎俩,就像老愤青孟轲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式的自嗨被统治者利用是一样的。在前面笔者讲过,依靠制度维持的社会远不是社会最初形态,制度本身也需要驱动,在现有条件下我们所能挖掘到的最原始的驱动力就是审美差异和暴力优势,其原始性表现在审美差异和侵略性是先天赋予的,是人性中带来的,不需要外界来推动,所以是最值得信赖的。《独裁者手册》虽然在文中也提到利用金钱收买来凝聚暴力,但是这种简单粗暴的交易换来的政权显然在稳定性上缺乏基本保障。

《独裁者手册》值得我们借鉴的有以下几点:

1、利用既定制度的空子,通过控制致胜联盟来控制全局(少数服从多数存有明显的漏洞),甚至回头对制度进行修改。当没有成熟的制度可依靠时,依据“凝聚和分化”的思路,利用暴力优势制定规则,通过制度将优势和意志推向四方。

2、名义选择人集团是统治者解释政权合法性不可或缺的道具,其既可以作为实际选择人的替补者对实际选择人形成压力,降低控制致胜联盟的成本,也可以通过提高选择成本让名义选择人自动放弃选举权,是“进可攻退可守”的利器。

3、针对《独裁者手册》中利益收买的局限性,我们要将团结致胜联盟的凝聚因子“利益”深入到立场和路线上,我们应该庆幸的是,广大的名义选择人集团或者平民阶层作为人才储备的资源库,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备选项。

日期:2016-08-24 09:50:39

民主政治的逻辑是:利用淡化立场色彩的暴力驱动和保障国家制度运行,社会各阶层成员的个人利益,包括暴力机构(军队和丨警丨察)成员的个人利益均由国家制度提供唯一保护。制度作为私人利益保护者,两者是一对一的关系,即制度是私人利益的唯一守护者,而私人利益之外不存在所谓的集体利益,承认并保护私人利益是从依靠暴力转向依赖制度的重要环节。这三个主体的作用是单向的,图示为:

日期:2016-08-24 09:51:36

暴力机构的成员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其唯一任务是维护国家制度正常运行,而国家制度的作用对象只有社会各阶层。此处要注意的是,暴力机构成员是社会各阶层的子集,他们特殊的责任不会改变其阶级属性,也不会带来额外利益和特殊权利。换句话说,他们和社会阶层的其他成员的区别只是分工不同而已,他们本身的利益也受到国家制度的保护之下,并且是唯一的保护。他们手中的枪不是为了保护个人利益,而是维护国家制度,通过国家制度间接保护个人利益。这点对防止暴力机构利用暴力优势发生阶层异化是非常重要的,要实现这点,我们就要解决下面这个问题。

怎么保证占据暴力优势的群体不会撇开制度而利用暴力守护利益甚至抢掠他人呢?答案有两个:第一是缩小不同个体间的暴力差距;其二,维护司法独立公正,降低群众利用制度解决纠纷的成本。这两者是相互促进的,正因为不同个体间暴力差距小,所以利用暴力解决纠纷的后果就不可预测,如果司法公正且成本更低,那么人们就会放弃暴力而选择制度来解决问题。当社会各阶层间的暴力差距微乎其微时,社会整体就会趋向用制度而非暴力来解决问题。

极权政治的逻辑和民主政治恰恰相反,极权政治要刻意扩大阶层间的暴力差距,当统治者作为唯一占据暴力优势的阶级时,无论是国家意识形态还是体制建设,都已经无法公正地反映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利益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首先做的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我们可以发现,和民治政治形成鲜明对比的时,在极权政治中,在扩大阶层暴力差距的同时,还要不断增强和固化不同阶层的立场性,辅以森严的等级制度,将社会塑造成纯粹的意志传递机器。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