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第24节

热门小说推荐

日期:2015-06-16 08:11:33

(上接第11节《“你懂不起音乐”》)

12、吃了“大锅饭”好当“小偷”

1958年模仿苏联搞人民公社、集体农庄不奇怪,奇怪的是突然搞起了集体食堂,刮开了“共产风”,强行要求社员们吃“大锅饭”。

赛金公社一大队二小队,当时所有的人口共142人,包括婴儿和老人。自从组织起集体食堂后,人们非常兴奋。因为自古以来,农民无论贫富,都是自己吃自家的饭,现在搞共产主义了,所有的粮食、土地、炊具、柴火都交了公,每到开饭时间,炊事员拿着两块废铁,“梆梆”地一敲,人们就像猪一样形成了条件反射,立即朝食堂涌去,立等有人定量提供食物。

大家一同吃饭,一同喝汤,一同饮水,动作整齐划一,咋一看,感觉共产主义真的已经看得见摸得着啦!那时人们的笑声很爽朗,心情很舒畅,都在庆幸自己赶上了这样一个幸福的时代,正经历着人类史上最了不起的伟大变革!

由于有1957年的丰收打底,大食堂安排起生活来,相当具有大手笔的风范:凡是家里有病人或婴幼儿的,都可以单独开小灶、吃小炒;凡是加班干活如炼钢、砍树、抗旱啥的,都可以吃夜宵;生产队长感到想吃肉了,就打招呼杀头猪,让大家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划拳声、荤笑声刺激得狗们奔走相告,家狗野狗们就像赶场一样,纷纷跑来捡肉骨头和肥肉吃,撑得肚儿圆溜溜的。

狗们吃饱了,满意地打着响鼻出去谈恋爱或不知疲倦地实践爱情,老鼠这时也按捺不住了,趁着男人们醉醺醺的时候视线不清,就大胆地上场了,目标:潲水桶。

其实刚开始搞大食堂时,耗子们相当不适应,因为它们的业主即老板们,家里一颗粮食也没有了,这让耗子们很担心也很伤心,老板都没饭吃了,鼠辈的偷盗事业如何能进行得下去呢?为此它们还特地开过会,研究是不是要往外地迁移户口。

后来经过考查,原来世上还有一种叫“大食堂”的风水宝地,据耗子群里的营养学砖家论证,这潲水桶里的食物结构,人类已经非常科学地搭配过了,有白花花的米饭,有只啃了一口的馒头,有青菜,有肉骨头,还有因为带了一根毛,就被整块扔掉了的正宗川味回锅肉,其荤、素、汤,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一应俱全,简直是鼠类有史以来最理想化的时代。

既如此,岂不乐哉!可以说,耗子和狗,以及猪们,是衷心拥护人类实行共产主义的,因为它们都是既得利益者!

曹老三还是继续当着生产队的保管员,他当然也新奇过,兴奋过;唱过才知嗓门左,醉过才知酒量差。但这样快活逍遥的日子只过了三个月,他就逐渐感觉到问题来了。

问题之一在于,集体的干部也好,食堂的炊事员也好,他们没有给自己当家的责任感,拿集体的粮食不当回事,浪费现象十分惊人。而“勤俭持家”的传统理念一旦废弃,人们比的是哪个队伙食开得更好,这样下去,再厚的家底也会被淘空。

另一个问题是,小春作物许多烂在了地里,大春作物被卫星放上了天,而播下的种子吓得死人,明年的收成会怎样?没有一个人心里有底。

曹老三在管着仓库,看着库存消耗得很快,而没有新的粮食入库,俗话说:“家里无粮,心里发慌”,他越来越着急,就去找草泥马反映这个问题。

草泥马的答复是:“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一方有难,会八方支援的。饭尽管吃饱,其他地方收了那么多的粮食,我们不够吃,阶级兄弟会支援我们的。你不要说一些动摇军心的屁话。”

曹老三知道社会主义国家,党和政府不会见死不救,听了草泥马的话,心里感到略微宽慰,就半信半疑地走了。

草泥马和曹老三不知道的是,有句话叫做“吹牛要上税”,先前各地政府把卫星争先恐后地放了,“上税”的时机就到了。因为新中国的家底很薄,这时要搞工业化,非常缺外汇,中央考虑到农业“丰收”得一塌糊涂,就决定大量出口粮食,以换取宝贵的外汇来进口工业设备。

日期:2015-06-16 08:12:52

中央的决定作了,吹牛的县长书记们只好打肿脸充胖子,将当年并不多的粮食尽数来上交“公粮”作贡献。而没有实际收成的各个集体食堂,还在胡吃海喝着。一场人类历史上最荒谬的大饥馑,就这样一步一步地朝中华大地扑来。

形势的急剧恶化,是从1959年春节后开始的。各生产队的仓库开始告急,于是草泥马要求各生产队的所有粮食,要全部集中到大队的仓库进行保管;同时,每个人的口粮,每日实行配给制,定量供应半斤。

决定一出,人心惶惶,所有人都意识到:大势不好了。

其实中国人是很讲究礼义廉耻的伦理道德的,可是“饥寒起盗心”的情况,跟“笑贫不笑娼”是同一个道理,大家都心照了。

人的私欲,怎么说呢,是无止境的。自己挣不来幸福,他不会怨自己,但若送给他幸福,没有送到位,他的怨言是无穷大的。这会一看集体食堂是树倒猢狲散的架势,都很担心下一步怎么活,于是“全民当小偷”的社会风气,一夜之间就形成了。这就是生存危机感的具体表现,就如同在躺着挣钱的人面前,别指望给她讲什么高尚和道德,她就能站起来。

大家的目标都只有一个:尽可能地像耗子一样偷粮。直觉告诉他们:多一粒粮食,就多一分活下去的机会。

曹老三当着生产队的保管员,得承认他是一个道德感不错的人:他起先一直是严格自律的,像孙猴子一样,长着双火眼金睛,时不时都紧盯着仓库的大门,比看家狗还尽职尽责地帮大家守粮食。可是,粮食却守不住,他不时发现,不是这样少了,就是那样少了。

那么,根据物质不灭定律,放在仓库里的东西,绝对不会自动消失,只能说明是被人偷了。谁干的呢?不知道,反正可疑对象很多:生产队长,出纳,会计,记分员,大食堂的师傅,甚至妇女队长,也许养猪场的饲养员,这些人都有条件不同程度地接触到仓库。要防止一个人偷盗很容易,但要防止一群贼惦记,那就很难。比如说,某人拦住曹老三,非要摆几句龙门阵;你在这边摆龙门阵,实际上那边就在偷粮食,曹老三没有三头六臂,所以不能发现。当然,如果他有三头六臂,那就不是人,是妖怪了。

事情发展到后来,粮食要全部上交到大队仓库,曹老三觉得如果自己不抓紧偷点什么回家,简直侮辱了“保管员”这个光辉名称。因为在其他小偷想来,曹老三有职务便利,估计他是偷得最多、而且是偷得最心安理得的人。曹老三知道贼们是这样想的,他一直懒得辩解,估计辩解了也没用,主要是没人承认自己是贼。

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怕要下雨的夜晚,曹老三出动了,他以老马识途的风格,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手法,直接到仓库背走了白天就准备好的一背篼麦子,大约有70斤的样子。他把这些粮食,背到了亲爹曹启泽房里,交待要像私藏枪支弹药或变天账一样,确保安全,万无一失。

高智商文盲曹启泽,作为解放前堂堂的地主阶级,从来都是教育子女做人要正直,莫嫖莫赌不偷不抢,这会看到儿子半夜背了些比黄金还稀缺的粮食过来,顿时感动得热泪盈眶:狗日的真是亲儿子呀!居然也会山寨版智能升级了,都学会偷东西了,这么懂事,他娘知道吗?

(第12节《吃了“大锅饭”好当“小偷”》未完待续)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