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06-14 12:50:22
(上接第11节《你懂不起音乐》)
1958年的夏季作物,庄稼普遍长势良好,眼看就是一场丰收,可是农民日夜要忙于“炼钢”,疏于田间管理,结果杂草长的比庄稼还好。尽管如此,到了夏收时节,怎么也还能收些粮,可人们还是在“炼钢”,硬是看着庄稼烂在了田地里。
虽然高脚鸡是戴帽的“右派”,但他本质上是个老农民,见到这种情形,他有一天当着曹启泽的面就哭了。他说:“作孽啊!老弟,我种了一辈子的田,还没见过这么荒唐的事情,粮食成熟了也不让收,偏要炼什么吃不得也喝不得的‘钢铁’。看样子老天要收人了呀!”
曹启泽东张张,西望望,确认周边无人,才制止他道:“老哥,种什么,怎么种,收不收,这些都是由上级说了算,你抱怨也没得用,小心祸从口出哇!”
高脚鸡连叹两口气道:“这是啥世道哦,真的不能活了!”
曹启泽说:“这话真像右派言论啦,我忙去。”
高脚鸡朝他的背影吐了口痰,恨恨地说:“妈的,我右派?你还地主份子呢?”
到了冬季播种小麦的时候,县里突然意识到今年秋季没有收到粮食,这是个大问题,于是派农业局大量技术人员下乡指导,要求推广密植技术,即每亩地要求下种30-80斤。
曹老三虽然年轻,也算种了几年地,有了些经验,再问了问老一辈,都说这个密度太大,刚出苗的时候没有问题,若要禾苗长大,密不透风,怕是根须都要烂掉了,到哪里去收粮食呢?
于是他找到草泥马,反映了大家的意见。
草泥马其时正在忙着带领社员垒“宝塔”。所谓垒“宝塔”,是指圈一块地,先撒一层种子,然后再撒一层土,施肥,然后又撒一层种子,盖一层土,这样一层一层地就像在盖宝塔一样。
为什么种地还要垒宝塔呢?因为上级下达的任务是每亩地要播80斤种子,但傻子都知道,这80斤种子下去,达到了正常播种量的十倍,绝对会颗粒无收。于是,草泥马采用的办法是,每亩下种40斤,剩下的40斤用来垒宝塔。想象一下,粮食也许会长成一座山,层出不穷,这种丰收的景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那是怎样的一种革命豪情!
日期:2015-06-14 12:55:43
草泥马听完了曹老三的意见,当然也是广大贫下中农的意见,由于他正处于创造历史性丰收的憧憬中,今天心情不错,就没有骂人,他教育曹老三道:
“曹老三呀曹老三,过去我们每亩下种8斤,收多少粮食?三百多斤,是吧?如今我们下种40斤,保守地说,我们每亩可以收1600斤粮,这样不就把失去的损失夺回来了,还创造了丰产记录吗?你再看看这座宝塔,你认为它能产多少?”
曹老三不知道这座宝塔能产多少粮食,因为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就摇了摇头。
“至少1000斤吧?同志啊,大跃进了,人要敢想敢干才行,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呀!”草泥马神采奕奕地说。
“可是………………”曹老三心里有点乱了。
“不要可是了,关于合理密植、科学种田的意见,是农业部的‘砖家’们提出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同意的,这个容不得任何人质疑,不瞒你说,这是阶级立场的问题,是政治方向问题,你懂不起音乐,也懂不起政策,算了,你忙去吧!”
“懂不起音乐”,就是不懂事、不醒神的意思,曹老三转过身就在想:妈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那我给每亩地下一吨种子,岂不是可以亩产十万斤粮食了吗?荒唐透顶!
还别说,这么荒唐的念头,居然很快就可以真的实现了!因为流行“放卫星”了,亩产十万斤,小儿科呀,只是一串数字嘛,上下嘴皮一碰,数字哧溜一下就滑出来了,比拉屎拉尿还容易!
请看:
8月13日,湖北麻城溪河乡建国第一农业社亩产36956斤。
8月21日,安徽繁昌县峨山乡东方红三社亩产43075斤。
9月5日,广东逋县星子乡田北社亩产604379斤。
9月18日,四川陴县友爱乡第九农业社亩产82525斤。
9月18日,广西环江红旗人民公社亩产130434斤。
亩产13万斤,平均每平米产粮200斤,将这些稻粒平铺在地上,有半米多高。
那么,这么疯狂的“卫星”,到底是谁放的呢?
首先,肯定不是农民。放这卫星对他们没有好处,还要熬夜把周围的稻子漏夜连根拔起来,用门板抬到“试验田”里栽好,栽到密密麻麻,“几个小孩站上去,就像站在沙发上一样”。公社领导也不是主谋,因为就凭放一下“卫星”,他们也未必能升多大个官。事实证明:各地的卫星,都是县领导在当幕后推手,他们就是喊“一、二、三,预备、放!”的那个发号施令者。
有的县级干部这么猖狂,中央领导知道吗?
毛主席知道,因为他是农民出身,所以他不信。朱总司令也是农民根子,他也不信。好,你不信,就有人请核武器专家钱学森出来搞科普了。他写了篇文章,大意是,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如果能吸收太阳能的30%,那么现在亩产2000多斤,完全可能再增产20多倍。
钱学森从没说过“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话,但他的意思是,土地吸收的太阳能越多,粮食产量就越多。可是他忘了,这些土地自古以来就在同样吸收太阳能,不因为新中国了,人人心中有个“红太阳”,这太阳能就特别会增强了吧?
毛主席很尊重科学,看了钱学森的文章,觉得科学家不会说假话,就将信将疑了。为了彻底打消他老人家的疑虑,有人又请他去看“现场”,于是他到了河北徐水县视察,他亲眼见到的场景是:粮食确实长得茂盛的不可思议,这让他觉得:这么多的粮食,怎么能吃得完呀!那就每天努力吃五顿饭吧,以后农民可以只用三分之一的时间种地就行了,其余的时间,休闲,学习,一步跨进共产主义!
(第11节《你懂不起音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