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19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第一个将G值测量出来的人是来自英国的富豪隐士亨利?卡文迪许 (Henry Cavendish),他所设计的装置如图所示:在一根细杆的两端分别装上两只小铅球,用一根非常精细的金属丝将杠杆掉在空中,然后再在每只小铅球单侧分别固定一只大铅球。这样,大、小球之间细微的吸引力将使杠杆发生偏转。通过测量杠杆转向带动其上金属丝的扭转程度,就可以测定引力的大小;由于铅球质量及球间距离皆已知,通过引力公式,即可求出G的大小。

这在十八世纪简直就是一大壮举,附着于地表的小小生灵竟然探知了整颗行星的质量,就连一向少言寡语卡文迪许也禁不住暗自得意起来,骄傲地向大家宣称自己是“称量地球的人”。实际上,知道了G值,不但能够测量地球的质量,月亮、太阳……只要知道它们与地球之间的互动关系,都可以将其质量一步步推演出来。简简单单一个引力常数中,全然包含着宇宙间大大的秘密。

日期:2014-11-06 19:10:45

最后,让我们再次回到牛顿的世界,重新认识一下中学课本上令孩子们几多欢喜几多愁的“背多分”之父——“运动三定律”。第一条:一切物体都拥有惯性这一内秉属性,即若不受外力作用将永远保持其原先的运动状态。严格说来,这一定律的发现者是伽利略,但牛顿把它往前延伸了一大步,从而得出第二定律:F=a*m,取任意质量恒定的物体,在其上施加一个外力,所提供的力越大,物体获得的加速度a也就越大;也就是说,外力越生猛,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得越激烈。乍看起来,它不过是伽利略惯性定律的另一种表述。但仔细思量,你将发现:公式里多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概念,那就是质量m。如果所受外力恒定,那么物体加速度的大小将与其质量成反比;质量越大的物体,要改变其运动状态就越困难。由此,牛顿意识到:质量才是物体拥有惯性的根本原因——又是质量,从引力到惯性,一切都与其息息相关。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