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着李适的太子之位,朝中群臣也隐然分出对立的两个集团:一个是顺从代宗意愿、请求废掉李适的,他们中间大多是代宗亲近的人,比如:宦官刘清潭,吏部尚书兼湖南、荆南、山南东道转运、常平、铸钱使刘晏,京兆尹黎干,甚至于郭子仪也属于这一党,这一党大多都是鱼朝恩的余党,是代宗在诛杀鱼朝恩之后,故意保留下来防止元载一党坐大的一支力量。刘清潭(又名刘忠翼)和董秀二人都是代宗最为宠信的宦官,但是,董秀是元载一党,更加倾向于太子李适,而刘清潭却更忠诚于代宗,据《新唐书�9�8刘晏传》记载:“先是,帝居东宫,代宗宠独孤妃,而爱其子韩王。宦人刘清潭与嬖幸请立妃为后,且言王数有符异,以摇东宫。”刘晏,是与第五琦齐名的理财专家,刘晏虽然不像第五琦那样是纯粹的鱼朝恩集团成员,一度还曾受到元载的引荐重获代宗的信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刘晏不仅长期掌握着朝廷财政大权,还一度掌握了朝廷的人事权,他逐渐与元载疏远,更倾向于代宗。史称:“晏理家以俭约称,而重交敦旧,颇以财货遗天下名土,故人多称之。善训诸子,咸有学艺。任事十余年,权势之重,邻于宰相,要官重职,颇出其门。既有材力,视事敏速,乘机无滞,然多任数,挟权贵,固恩泽,有口者必利啖之。当大历时,事贵因循,军国之用,皆仰于晏,未尝检辖。”可以说刘晏依违于代宗和皇太子、元载之间,也曾支持代宗废掉李适。黎干,原是鱼朝恩一党,在一度被贬后,又在大历八年被代宗召回担任京兆尹,京兆尹的位置非常重要,代宗的这一举措显然是在郑王李邈去世之后采取的防止皇太子、元载的一手,史称:“八年,复拜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干自以得志,无心为理,贪暴益甚,徇于财色。十三年,除兵部侍郎。性险,挟左道,结中贵,以希主恩,代宗甚惑之。时中官刘忠翼宠任方盛,干结之素厚,尝通其奸谋。”最后说说郭子仪。过去,在元载与鱼朝恩的斗争中,元载等人曾经把郭子仪父亲坟墓被挖栽赃鱼朝恩,但被郭子仪识破(史称其“心知其故”),此后,元载又两次提出移镇问题,一次成功,一次失败,第一次移镇在对敌斗争上很有必要,但第二次移镇从客观上由于边防军军力薄弱实施起来就非常困难了,对于诸如郭子仪等地方大员来说,这种移镇无疑是一种借刀杀人之计,不论于公于私,郭子仪对元载都不会有什么好感,然而元载与太子李适非常亲密,所以郭子仪倾向于代宗就顺理成章了。据《因话录》记载:“代宗独孤妃薨,赠贞懿皇后,将葬。尚父汾阳王在邠州,以其子尚主之故,欲致祭。遍问诸从事,皆云:‘自古无人臣祭皇后之仪。’汾阳曰:‘此事须得柳侍御裁之。’时予外伯祖殿中侍御史掌汾阳书记,奉使在京,即以书急召之。既至,汾阳迎笑曰:‘有切事,须藉侍御为之。’遂说祭事。殿中君初亦对如诸人,既而曰:‘礼缘人情,令公勋德不同常人,且又为国姻戚,自令公始,亦谓得宜。’汾阳曰:‘正合子仪本意。’殿中君草祭文,其官衔之首称:‘驸马都尉郭暧父。’其中叙特恩许致祭之意,辞简礼备,汾阳览之大喜。其文列于左:维某年月日,驸马都尉郭暧父,关内河东副元帅、司徒、兼中书令、汾阳郡王臣子仪,谨遣上都进奏院官傅涛,敢昭告于贞懿皇后行宫:伏惟德曜坤灵,明齐月魄,母仪万国,化洽六宫,光辅圣人,赞成阴教,载荣史策,式播讴谣。奄违圣日,上仙灵界,遐迩痛愤,宫闱哀慕。臣幸忝诸亲,男尚贵主,天人之美, 鞠育所钟,姻戚光荣,宗族咸戴。今园陵礼备,祖载及期,臣限守方镇,不获陪侍行宫,瞻望灵驾,不胜摧慕。伏荷皇恩,眷以国戚。许申祭礼,超越等夷,古今所绝,独开圣造,无任惶恐铭戴之至。谨献牲牢庶羞之奠。尚飨!”李适之母下落不明,而独孤氏死后却被封为皇后,郭子仪不顾自古人臣无祭祀皇后之礼,却向独孤氏拜祭,这里面固然有讨好代宗的意思,但也说明了其与独孤氏及其儿子韩王李迥关系不同一般。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