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1-11-12 11:28:00
说一些原则: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励志可以。但是登山的过程可不可以变成享受,即使不是妙趣横生,至少不要那样枯燥行不,让人享受一些成就感行不?登山也要技巧,否则等着遇险救援吧?
能不能让人享受到“泛舟”的惬意?
日期:2011-11-12 11:32:00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这个也是励志的语言。千万不可误以为是方法论。
但是不幸的是很多学习的指导者,把这句话当成了方法论。
那根铁杵本来可以造出许多针的——物质资源浪费。
用恰当的工具和技艺本来可以很快造出许多针的——时间资源的浪费。
时间资源不是无限资源,必须善加利用。
日期:2011-11-12 11:35:00
要向优秀的学生看齐,学习人家的学习经验和方法。
——要首先分析认识自己,借鉴别人的经验,尽力实现自身资源的最佳组合,达到自身最高水平。
日期:2011-11-12 11:47:00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这个是为人处世的方法论,不是学习的方法论。你一副骄傲的面孔,可能招致周边环境的联合打压,落后也,奥本海默得不了诺贝尔奖就是因为太“骄傲”,招致几乎所有业内人士的讨厌。
但是骄傲是要有本钱的,你想骄傲?拿出点真东西来!骄傲在具体的业务方面往往是和自信心联系在一起,和自豪感,羞耻心基本在一个集合中,不知耻,哪里会有“勇”?骄傲的背后是奋发努力的支撑,你努力了,你取得了与努力相对应的成绩,你有理由骄傲,你有理由自豪,你骄傲,我也为你骄傲。这个仅限于学习方面,为人处世还是要低调写好。有时候,谦虚近乎虚伪。而且对激发斗志十分不利。
日期:2011-11-12 15:28:00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
学生不爱学习,或者很用功成绩不理想,都是有原因的。
所以老华遇到这类情况都会详细地追溯其成长历史和环境,了解问题形成的原因。
还有就是尽可能详细地了解现实状况。越详细越好,有些看似无用的信息,当然可能事实上也是无用的,但是在分析之前,挑选之前,怎能知道那是有用,那是无用的。
原因从那里找?怎样找?要是从指导者父母方面找,大致路子是对的,如果从未成年人身上找:他真让人头痛,真的恼人之类,路子完全错了。
他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不会无缘无故的吧,主要原因和责任在他自己,怕是不可能吧?这样找原因永远不可能找到真正的原因,所以也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
还有,他天资不好,不是学习的料。也是客观原因。或许这个客观原因真的比较客观一些。问题是天赋不好怎么办?
转移方向——向天赋占优势的领域转进,这个当然是上策。
但是很多人仍然固守于学业方面,这个基础的知识也确实有学习的必要,要嘛为什么普及义务教育呢。
怎么办,天赋不行,咱只有这点人马,不是人家对手啊。
投降吧——一般家长是不干的,但是你要是让学生头脑中有了这个天赋不行的概念,人家多半是会选择这条路线的,厌学,混日子,或者装出一副学习的样子给人看明智的路线——右倾机会主义路线。
跟敌人拼了——左倾机会主义路线。
按照自己的实力采取符合自己实力的方案,达到自己实力所能达到的最高值。
——这个是老华的中庸哲学。这个中庸哲学被批了许久日子了,还米有被批倒批臭,因为批它的人其实根本就不知道它是什么啊。乱批一气!
日期:2011-11-12 15:41:00
对了,要讲考试ABC的。
这个怎样操作啊,那个是A,那个是B
分得清吗?还有,到底我家孩子是强兵还是次强兵,这个怎么判断?天知道资源分配的比例是否合适。
呵呵,那个是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的原理。工业生产和实验室研究不一样是不是?前面讲了考试和工作不一样的。
其实操作起来很容易啊。你根本没有必要去分清楚啊,当你的孩子已经用了很多的学习时间,可是仍然在及格线上挣扎的时候,你就要调整部署,主攻基础A部分了,难题之类的暂时放一放了。等到平均80%以上时再说那些吧。
我前些日子从隔壁帖子里看到一个说是教了十几年物理的中学女教师的回帖:说是很多学生书上的基本概念都会,而且书上的题都会,可是一旦离开了书本的题又不会了。老华慨叹一声:十几年啊,误了多少人家的子弟了呀。只看现象不看本质,形而上学,如此思维方式,如何可以教物理?!我们来分析一下。
日期:2011-11-12 15:58:00
首先,我遇见的成绩不好的孩子大多是对课本很不熟悉的。课本到了学期末还新崭崭的呢。爱护课本?这个习惯可不是好习惯。你看人家学习好的,课本都烂成什么样了,封面都找不到了,这个,可不是故意撕烂的哟。
也有所谓定理概念比较“熟悉”的,就是能背下来的那种,有的还能背的相当准确。比如,请背诵一下牛顿第一定律,她能准确背诵下来,一字不差。
这就叫掌握了?会了?未必!
老华换一种开放式或者半开放式的提问法:说说这一章讲了哪些内容?
于是晕菜了。再简单点:那马这一章分为几节?每一节有哪些公式和主要概念?
晕菜,还是晕菜!
知道啥叫“静止地,孤立地、片面地”了吧?还不清楚,好接着说。
日期:2011-11-12 16:13:00
她把概念、公式当做文科中要背的一个普通的题目了,根本没明白什么叫概念。而且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方式,概念本身也不熟悉,没有熟悉到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找出来,拿出来,顶上去的地步。
比如前面老华举的五万吨轮船海上航行的例子。这个题给她讲过,或者她做过了,记住了,“会做了”,老华变一下,一列5000吨总重的火车以200公里时速沿轨道匀速直线运动,所受合力是多少?她还是立马晕菜!没做过呀,真的没做过?是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不熟悉啊。这个会做了。然后又出题,沿着一个与地面夹角60度滑梯滑**重30KG的人,被一个塑料棒顶住脚底,这个力的方向与地面夹角45度,大小为10N,结果造成此人以1m/s速度匀速下滑,滑梯本身笔直无弯曲,问此事此人受到的合力多大?
晕菜,还是晕菜!
其实这三个题目有区别吗?如果匀速直线运动概念清晰,这些都是送分的啊。做题本身的唯一目的,就是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基本概念。
不会做,没关系,看看到底是那个概念掌握不牢造成的,掌握了,这一类全部都搞定了。可是现在很多人不是这样的,而是做一题,会一题,然后强行记住这一题。这样你该记住多少题才行啊,淹没在题海中了。与上面老华举的投递员甲的悲剧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