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第12节

热门小说推荐

一念及此,孟轲泪流满面。

仉氏慈祥地笑着,朗声说:“轲儿,好男儿志在四方。你将来是要做大事情的,眼界要高,心胸要广。至于母亲我啊,身体好着呢。你就放心去吧!”

孟轲背上行李,恋恋不舍地与母亲挥别。

走出十几步,他猛然回身,跪在地上向母亲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响头。然后站起来,转身离开,朝鲁国方向踽踽独行。

日期:2012-04-25 22:04:16

芳草萋萋,飞鸿翩翩。

橘红的太阳已稳稳占据东方天际,而银白的月亮还在西天流连。日月对望,各自流溢出动人的光泽,显得温情无限而又深情无边。

驿道如丝线般连接着这边的家乡和那边的异乡,似乎没有尽头。

移动的日光将仉氏的身影荏苒收拢成一团,可她还像路标似的站在原地,手掌搭在额前遮挡强光,睁大眼看着、看着……

目力所及,天涯寥廓,依稀可见一个渐渐变小的身影。

两行清泪从眼角涌出,缓缓滑落。

日期:2012-04-26 00:09:51

《温故:先秦九子之儒家老二》第一章结束。接下来第二章“私淑孔门”将讲述青年孟子求学的趣事。

相信我,下面的内容会更好看的

日期:2012-04-26 12:24:03

第二章 私淑孔门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

——《孟子?离娄下》

世外高士之乐

“我的老哥,跟你说了半个时辰的话,你老人家连眼皮都懒得抬抬,也未免太目中无人了吧?”

说话的是一位身穿灰麻儒服的长者,他须眉皆白却神色矍铄,骨骼清奇,身体精瘦而颀长,一对小眼睛看似混沌,却时时发出睿智的光。

这位老儒名叫熊正和,曾受业于孔子之孙孔伋。孔伋字子思,这子思可是一个了不得的人物,为战国初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幼年时深受祖父孔子思想的熏陶,后受教于孔子的学生曾子。后人把子思、孟子并称为思孟学派,因子思上承曾参,下启孟子,在孔孟“道统”的传承中有重要地位。

熊正和得儒学真传,且兼通诸子百科,具有经天纬地之才。但他生性狂狷疏放,因对天下乱政深感失望,再也无心兼济天下,却学了那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跑到萌山结庐种地,自个儿快乐逍遥去了。

萌山距历下邑(今济南)约150里,这里遥山叠翠,万壑争流。山中青松屈曲,翠柏阴森,瀑布斜垂,藤萝倒挂,如此佳境真乃隐居的好地方。

时令到了六月,大暑炎天的只是酷热难当。

这是人间最为繁忙的月份,当然,忙的只是些“劳力者”,如农人、民夫及工匠,而王侯士大夫们只需呆在清凉的地方开个会、举个手、拍个巴掌“劳心”就可以了。古今中外都这样的,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只因社会分工不同嘛。

这没啥好说的,正如梁山好汉白胜唱的那样: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日期:2012-04-26 19:38:54

好在萌山的夏天小气候倍儿清爽怡人,这样,熊正和才得以悠然地坐在倒伏的枯木上,俯首低眉地跟人拉家常呢。

“兄台,你老妻今儿为啥不陪你一块出来晒晒日头呢?你看,多么蓝的天啊,你一直朝前走,虽说你老人家走不快,不要向两边看。走个十来步,岩石下有一道清流。你身子都长绿毛了,那个脏啊,也该洗洗才好。”

熊正和带着一脸的“劳心”苦劝着……

日期:2012-04-26 20:00:18

说话间,那个服侍他多年的仆从,一路踅摸着沿山径找来了。

见主人在那唠叨,他好奇地凑上来问:“先生,你跟谁说话呀?怎么不见人影呢?”

熊正和呶呶嘴:“就它了。”

老仆凑过去一瞧,见一只大山龟趴在草丛中,龟甲里露出半拉脸,眼睛半睁半闭像无动于衷似的。

老仆一拍大腿叫道:“嗨呀,老奴我漫山遍野地寻你,谁知你铆在这儿跟没知性的乌龟呱嗒啥子话。”

熊正和驳斥道:“你放屁,谁说人家没知性的?我看它是个专家,跟它聊了半天都没正经理会我,嫌我浅薄呢。”

老仆笑道:“要它理会有何难哪,看我的。”然后冲山龟吼:“嘚,龟孙儿,看不把你捉了炖着吃。”

话音刚落,就见那绿毛山龟腾地一下支起身子,伸出长脖,瞪眼张嘴,对着老仆发出“吓——”

日期:2012-04-26 20:50:50

老仆得意地歪嘴笑,看主人有何反应。

熊正和干咳两声道:“别说,还是你这招管用哈,这​‌‎‌‎龟​‎‎­头​‌‎‎直着不行横着走。看来,跟‘专家’讲理等于脱了裤子放屁,对这帮孙子就该来狠的。”

老仆嬉笑着应道:“是这理儿,是这理儿,专家是跟龟儿一个德行。你不也是个专家么,嘿嘿……”

熊正和脸一黑,斥道:“咄——谁是专家,我就一山民。哎,我说,你不在家老实呆着,找我干啥?”

老仆道:“先生,那个叫孟轲的后生又来了,还是求你收他为弟子。依老奴看,他连续五天上门求教,心也够诚的了,你就见见他吧!”

熊正和一听这话又是摇头又是摆手:“不见不见,老夫我清静自在惯了,哪有闲心收徒授业?堂堂大丈夫有一无二,说不见就不见,让他回吧。”

老仆道:“你真的不见?那倒也罢了,可那孩子这次带来了它——”

言毕,从袖口掏出一方素娟,交给主人。

熊正和展开一看,绢上写着五个字:孺子可教也。

日期:2012-04-27 09:38:21

巧遇

公元前355年,春意盎然的驿道上,走来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

这一年孟轲辞别寡母,只身踏上漫漫求学路,朝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故乡,鲁国都城曲阜的方向徒步而行。

晓行夜宿,饥餐渴饮,一路风尘。

好在路途不算太远,孟轲走了数日,终于进入鲁国境内。

前方隐隐现出一座城池,名城曲阜已是举目在望了。

曲阜是鲁国都城,“曲阜”二字始见《礼记.明堂位》:“成王以周公有勋劳于天下,是以封周公于曲阜。”这个周公为儒学奠基人,被尊为“元圣”。孔子以“吾不复梦见周公”之言,隐喻对周公始创的礼仪文化失落的担忧。因孔子频频“梦见周公”,后人借“周公之梦”附会出预测吉凶的“周公解梦”,被江湖术士发挥到极致,就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梦文化。曲阜城有周公罩着,又出了孔子这位儒家的“至圣”,因而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这里一直是学者心中的圣城。

看来,孔老夫子种下的“仁义”之树,在其故里开出了美丽芬芳的文明之花。乡间里巷,但见一派雍和从容之气。尤其可贵的是,即便走卒贩夫之间也表现得彬彬有礼,相见互道“您老吃了吗?”或彼此寒暄“今儿天气真好。哈哈哈……”

文明之地,礼仪之邦,果真名不虚传。

入圣人故境,有了些实地见闻,这愈发增强了孟轲立志求学的信心。

日期:2012-04-27 10:37:24

孟轲急着赶往学府,也无心观赏街景。可初来乍到又不识得路,想向人问个明白,见沿街有许多摆卖各种吃食的摊档,他走了半天肚子也饿了,便就近找家蒸饼摊,买了俩大饼和一碗清汤,边站着吃,边跟麻脸摊主打听孔子学府的具体方位。

正和摊主聊着,就听从附近街衢传出一阵音阶优美的讴歌声:

监市监市,有多少坐贾行商都在把你敬仰;

监市监市,有多少小商小贩到处把你传扬。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