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第13节

热门小说推荐

日期:2012-03-23 22:34:24

先更新一小段~~~

书接上文:

然而,终究还是见上了。

此番相见,卞玉京着一袭道袍,面色沉静,携了侍女柔柔,一叶轻舟,前来赴之前许下的那个约定。或者说,亲自来为这段感情画上一个句号。

千帆过尽,横塘重聚,两个人此刻的心境都是大不一样。

传奇范本《倾城之恋》,陷落了一座城,只是为了来成全范柳原和白流苏的爱情:走出密匝匝的暧昧繁华,靠着山路的断墙,范柳原忽然大发感慨

“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什么都完了——烧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流苏,如果我们那时侯在这堵墙根下遇见了……流苏,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

靠着这一点点真心,经历了天地之大与生命脆弱的对比,劫后余生的他们可以选择彼此相依相偎地活下去。

然而吴梅村与卞玉京,纵然是整个大明王朝都已塌陷,然而他们却未能有着相似的结局。

看惯了世事,品味了人生反复,过去之事恐怕只能是覆水难收。那对于国破兵乱共同的惨烈记忆,在两个人心中,与那‌‎​​男‍‌‌­‎女‎­‍‍‌之情混合,使得这重聚之情变得更加艰难。

那往昔繁华都作了废墟,那过往才名都只是浮云飘浮,一切仿佛都成了虚无,那对感情的追寻还从何谈起?

逃难途中,借着装扮的掩护卞玉京顺利出逃,然而路上却亲眼见到了那么多清丽女子被清军掠夺​‍​凌‌‌‎辱‌‎‎​的画面,不胜唏嘘。此番重聚,谈及两人之情,却不知从何开始,真真是剪不断了理还乱,那还不如借琴音来表达。

抚琴一曲,借着琴声倾诉了这些年沿途的所见所闻,“翦就黄絁来入道,携来绿绮诉婵娟”。民族兴亡,黍离之悲,卞玉京的看破世事, “吾洎沦落,分也,又复谁怨乎”,这种对个人在战乱中的身不由己发出的声声喟叹都不能不令他同样为之悲恸。

清商随风发,五弦皆悲音。这番境界让他自此难忘,婉转绿猗中,掩不住的悲鸣与感慨,故而吴梅村之后才会写就《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一诗。

没过多久,他又写下了他的传世名作《圆圆曲》。据陈寅恪先生在《柳如是别传》中所提到,“然则骏公于一年之中甚近之时间,赋此两诗,以陈卞两人前后同异情事为譶,而家过身世之悲恨,更深更切。”

两词虽意境相同,然而加上吴梅村个人感情因素,《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想来更是蕴含了他的一番情怀吧。

或许是见惯了世事无常,而自己的内心也开始变得苍凉荒芜。

卞玉京等了他那么多年,到最后,吴梅村也只是亲笔写下那日的《琴河感怀》四首,并在序中提及“知其憔悴自伤,亦将委身于人矣”。这未尝不是一番借口。

此刻的卞玉京明明是怀着一番罗敷未嫁的心思等待着吴梅村的出现,身如依附乔木的女萝,随时有折损的几率,而她却依然一心一意静候他的到来。卞氏之后的嫁人,明明已是两年之后的事情,为何偏偏吴梅村会在此便提及?

由此看来,吴梅村此番诗作不过是一个借口罢了,时过境迁,他依旧还是那个连一星半点都怕担负的吴梅村。

此番相聚,他们到底还是因为感叹生命无常而又开始有了往来,鸿雁飞渡,这交往再次是一日胜过一日。

这对于卞玉京只怕又是一番折磨,这终结终究是不太决绝,这放手终究是舍不开,因此她又开始有了愿景。

还是亦如当年,只是想要吴氏一个承诺。

然而,一切仿佛是原景重现,吴梅村匆匆写下:

“落拓江湖常载酒,十年重见云英。依然绰约掌中轻,灯前纔一笑,偷解砑罗裙。

薄幸萧郎憔悴甚,此生终负卿卿。姑苏城外月黄昏,绿窗人去住,红粉泪纵横。”

一句“此生终负卿卿”,到底还是负了她。

太过执念,所以始终在伤害自己。

此生终负,吴梅村给她的,除了这句轻飘飘的毫无承诺的话,剩下的恐怕都是不快乐。

究其历史来看,吴梅村喜欢别人帮他做决定,喜欢别人来迎合他的想法,只是一味地保持着不急不慢的步子,任他人着急。

就像有人说的:“人啊,人,永远习惯在自己的生活里推诿妥协,在别人的故事里等待奇迹”。

(未完待续^_^)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