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明确的是,“独立人”教育并不意味着像鲁滨逊那样,脱离社会而独立生存。 “独立人”教育指的是,帮助学生获得普世价值创造能力,不依靠某个“大机器”也能够生存。 比如说,在“大机器”教育系统下成长起来的“工具人”,为“大机器”而骄傲、而自豪。 因为,他们依靠着“大机器”就能获得房子、车子、票子、妻子、孩子,还有二奶、三奶等。 但是,这些人长期在“大机器”庇护下生存,已经失去了独立生存能力。 比如说,一些企业官员离开企业后,立刻从家门口“车水马龙”、家里日进斗金,变得“门庭冷落”。 而如果让这些“工具人”离开大机器,那么他们的优越生活可能立刻变得非常窘困,甚至失去生存能力。 因为,只有“大机器”认可这些“工具人”,到了其它地方人们根本不认可“工具人”。 所以,“工具人”的最佳策略就是尽力维护和支持“大机器”的运作,以便自己也能够获得“一杯羹”。 同时,“独立人”教育是引导受教育者,可以独立于任何一个组织而存在。 比如说,一个德国博士毕业后,可以随意在欧洲或者美国的相关对口企业找到一个高薪的工作。 然后获得高收入。 这就是“独立人”的实力,以及实力带来的社会普遍认可。
在平静的海面上,每个人都是好舵手。 在“独立人”教育系统中,知识是帮助受教育者学会应对生活困难的能力。 越在艰难的时刻,越能够显示出知识的力量,知识领导社会前进的作用也就越显著。 但是,“工具人”教育系统中,从来没有想过帮助受教育者获得相应的能力。 而当经济危机来临时,真正让家长恐惧的是,发现现实竟然如此让人“不寒而栗”。 在想像中,自己的孩子上了大学,似乎就等于已经是“成功者”了。 但是,当国际经济危机一来,“工具文化”的大学和“工具人”大学生的问题就开始暴露出来。“工具”文化的大学依附于“大机器”久矣,已经不知道社会正在发生什么,更不要说以前瞻性眼光,领导未来社会的方向了。 所以,面对危机,学校不是引导学生更好地应对危机,并且以对未来社会潮流的洞察,以及新的知识和技术,引导学生和企业实现新的发展。 这些大学又开始传承“传统”,将大学生毕业生们最后一次当作“工具”,于是让学生们实现了大量的“被就业”。 而学生则更加迷茫、无助,刚刚从“故纸堆”里出来了的学生,没有学过如何适应社会变化,更不要说应对经济危机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