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吉森作为马克思价值论的反对者,把其论战对手分成好几派,即一派是信奉传统的马克 思主义价值论的“原教旨主义者”,另一派是具有创造精神的“高明”的价值论的捍卫者。 在他看来,埃里克·赖特属于后者,因为他“选择的是重新改造马克思主义价值论而不是从 根本上将其抛弃”。(注:《价值问题的论战》,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264~265页;第210页;第249、2 47、282页;第65页;第116页,第217页;第149页。)赖特先后在《关于价值的争论和价值研究》、《反思》这两篇论战性 文章中与霍吉森、普瑞迪普·班德约帕德梅亚展开激烈的争论。霍吉森在《反赖特论之一— — 劳动的利润》一文中指斥赖特企图把当今资本主义现实纳入劳动价值论的陈旧框架之中。班 德约帕德梅亚则在《反赖特论之二——为后一种斯拉法的观点辩护》一文中,则为后斯拉 法主义辩解,认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于研究社会主义经济来说只能是一种拖累而无用的工 具,并针对赖特关于斯拉法模型只是中等抽象层次上马克思主义模型的特例的论点,力主“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模型作为一个受到限制的特例被包容在斯拉法模型之中”。(注:《价值问题的论战》,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264~265页;第210页;第249、2 47、282页;第65页;第116页,第217页;第149页。)赖特在论战 中一方面认为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框架的实质和出发点,强调“劳动价值论之所以 经受起攻击并继续成为大多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出发点,恰恰就在于它集中了作为政治、科 学、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的特征于一身,除非确定无疑地证明它的科学性理论性内容是不 适当的,否则劳动价值论就会继续理直气壮地发挥它的这种作用”。(注:《价值问题的论战》,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264~265页;第210页;第249、2 47、282页;第65页;第116页,第217页;第149页。)另一方面,他又坚持 、完善和改造劳动价值论,重建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模型,目的在于将有关劳动价值论的辩论 中的各种不同的立场归结到一个共同的概念和框架之中。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