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435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的核心是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这一问题联系到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价值计算和收入分配。假设资本家不消费,全部剩余价值(利润)用于储蓄或资本积累,工人的工资全部用于消费,则消费品部门(第二部类)的价值总量必须等于工资,资本品部门(第一部类)的价值总量等于剩余价值(利润),这是一个简化的简单再生产模型。在这一模型中,给定上述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则剩余价值率(收入分配或工资与利润在收入中的比例)必须保持固定不变,否则将使社会再生产的条件遭到破坏。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剩余价值率或收入分配的变动必须与两大部类的结构变动相一致。这样,假设剩余价值率或收入分配不变,则只有一种稳定状态模型可以与之相适应。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1893)中,将其利用价值形式讨论社会再生产平衡的价值模型,转化为价格模型,讨论了随着资本积累增长所产生的利润率下降的问题。不同于李嘉图从土地边际收益递减所导致的利润率下降,马克思认为随着资本积累而产生的利润率下降,与技术进步或退步无关的,纯粹产生于按照价值计算的资本积累和收入分配(即工资和利润在收入中的比例)。随着资本积累的滚雪球效应,在不变资本的价值的增长同时而收入分配中的剩余价值量不变时,或者说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而剩余价值率保持不变时,必将导致利润率的下降[108]。这种利润率的下降源自于资本主义的内在逻辑不仅“为利润而工作”,还要“为资本积累而工作”。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平衡分析表明,他是最早采用资本品和消费品两部门模型讨论经济波动,也是最早从资本存量与收入流量的矛盾来讨论经济周期的经济学家。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