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利润率”的存在,表明了马克思经济学可以表述为一种一般均衡理论。实际上,统一利润率的假设,来自于古典经济学。斯密在《国富论》中最先认为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存在“看不见的手”的自动调节机制。斯密和李嘉图都使用统一利润率的假设和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转移来说明这种均衡的实现机制。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阐述了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型问题后,曾系统讨论了这种古典一般均衡理论[110]。19世纪70年代边际革命之后建立的新古典经济学在提出资源配置的相对价格理论之后,采用所谓的“古典学派的统一利润率”假设,用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取代了古典—马克思一般均衡理论。在新古典教科书中,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被认为是对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证明。20世纪60年代的两个剑桥资本争论之后,新古典理论的逻辑矛盾被揭示出来之后,新剑桥学派经济学家主张把古典经济学和马克思经济学作为取代新古典理论的另一种范式(参见沃尔什和格雷姆,1980)。
斯密在《国富论》中首先阐述了分工原理,并由此引出交换。但表示分工和交换并不决定交换价值(或相对价格),交换价值是由表明社会关系的价值决定的,社会关系发生变化,则决定相对价格的价值也发生变化。斯密认为,在原始野蛮社会,商品交换按照实体劳动即商品中所包含的劳动量进行;当土地私有化和资本积累之后,商品的价值决定和分配就不能按照实体劳动交换,因为资本是一笔预付款,其目的在于获取利润,除非资本家得到利润,否则不会为工人垫付工资。这样商品交换就转变为按“支配的劳动”进行,商品的价值就由实体劳动支出,转变为由工资和利润构成(按照古典的剩余理论的表述方法,则利润量是总收入扣除工资后的剩余,由于工资率取决于生存工资,当劳动生产率超过工资率时,将存在一种剩余并构成利润的来源)。在此基础上,斯密提出了“自然利润率”概念,这种自然利润率是按照古典剩余理论决定的,因此与技术关系无关,由此建立起古典一般均衡模型。这种均衡可以看作是对斯密“看不见的手”的描述,即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为获取利润的竞争在达致“自然利润率”水平时实现供求均衡。在斯密的模型里,并不需要明确的总量关系,比如国民收入中工资和利润的比率,只要假设外生存在的“自然利润率”,就可以表述这种自动调节的均衡机制(即“看不见的手”)。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