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06-09 22:24:04
秦国寻找到的是什么办法呢?上一年,也就是前299年,赵国派遣大批使者到许多国家积极活动,试图组建一个反齐联盟,它把动静闹得很大,这件事也被秦国注意到了。所以,秦国的办法是,它主动派人去对赵国说,秦国对赵国倡议的这个联盟很感兴趣,愿意加入, 而且它的姿态还摆的很低,很谦卑,它表示联盟成立以后,秦国将诚心诚意的尊奉赵国为这个联盟的领导国家。
这么多年来,在秦国实施借势策略期间,我们总感觉它的行为非常诡异,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而当它开始超出借势策略的范围想办法,我们终于感觉它的行为模式变得“正常”起来。一个国家面临着一对三的局势,寡不敌众的时候,它应该怎么办呢?当然是去拉拢其他国家,组成联盟和敌人对抗。紧接着一个疑问又产生了,赵国和秦国过去的关系即使不说是紧张,那也绝对是很冷淡的,秦国很可能是在对楚国的攻势结束后,它又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续效果,发现效果不好,到了这个时刻秦国才开始去交好赵国,而这时战争已经开打相当长时间了,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秦国还来得及吗?
日期:2016-06-09 22:27:55
答案是,来得及,秦国一下子改变了它的对外政策大方向,各国都觉得这件事很突兀,但是赵武灵王看到,赵国的国际地位将会因为秦国加入这个联盟而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所以他决定同意秦国的请求,前298年,赵武灵王威风凛凛的以盟主身份公开宣布,楼缓去秦国做丞相,仇赫去宋国做丞相,一个和齐,韩, 魏联盟对峙的赵,秦,宋三国联盟正式成立了。秦国临时抱佛脚,却依然来得及的原因,我前面提到过,函谷关之战持续时间特别长,根据史书的记载是三年,根据我比较保险的估计是超过两年半。我们对比一下,战国时代各国发动的合纵攻秦战争一共有五次,第一次发生在前318年,由公孙衍指挥;第二次发生在前298-296年,由孟尝君指挥;第三次发生在前287年,由苏秦指挥;第四次发生在前247年,由信陵君指挥;第五次发生在前241年,由赵将庞谖指挥。除了孟尝君指挥的第二次合纵攻秦战争用时长达两年半到三年之外,其他四次都是当年开始,当年结束,时间都没有超过一年。为什么孟尝君攻打一个函谷关会显得这么不慌不忙,慢悠悠的,给了秦国另外拉拢盟友的机会,而不是抓紧时间,快速行动,几下子就把函谷关给拿下来呢?
我认为,为了克服进攻秦国本土过程中遇到的两大困难,孟尝君拟定的作战计划,其要点就在这个“慢”字上,当你走进一块危机四伏的沼泽地,你必须一小步,一小步,慢慢的挪动,在安全通过沼泽地之前,你都不能快,快了就会坏事。
日期:2016-06-09 22:29:23
进攻秦国本土的过程中将会遇到的两大困难是什么呢?第一大困难我不用说,大家都很清楚,秦国有一座闻名天下,易守难攻的函谷关。而函谷关之所以这么难攻克,除了它本身城高池深,防御工事修筑的好之外,另外一个因素也不能忽略,那就是在它前面还有一条崤函山道。崤函山道的显著特点是,线路很长,《读史方舆纪要》中有“自新安以西,历渑池、硖石、陕州、灵宝、阌乡而至潼关,凡四百八十里”的记载,还有道路狭窄险要,《水经注》里描述其险至“车不并辕,马不并列”,这条山路上不少地方,两辆马车都不能并行。
可以想象,由于崤函山道的存在,进攻函谷关的军队很难排成整齐和密集的队形,也很难在一次进攻中投入大量军队,只能使用添油战术,把军队分成一只接一只的轮流上,它们以多打少的数量优势发挥不出来。函谷关和崤函山道加在一起,共同构成了秦国号称“百二之地”的天险,它只需布置两个人就能挡住敌方多达一百个人的进攻。
日期:2016-06-09 22:31:41
两个人能挡住一百个人,算下来,一个人就能挡住五十个人,既然一个人能挡住五十个人,那么,秦军在防御作战的过程中做到用一个人去交换敌军三个人的战果,问题应该不大,这样的话联军方面人数上的优势就完全被抹平了。因此,孟尝君认识到,如果进攻函谷关的方式是正面强攻,损失会很大,同时效果却会很差。
比起其他几次合纵攻秦战争,孟尝君发动的函谷关之战,还有一个仅仅属于他个人的特殊困难。我们先弄清楚一个问题,函谷关之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齐国为什么要进攻秦国?孟尝君始终坚持的理由是,身为当世最强的两个国家,齐国和秦国天然的就具有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齐国先打倒秦国是为了保证自身的安全,但是,这个理由并未得到齐国领导层的普遍接受,特别是孟尝君关于秦国将通过楚国这条唯一道路来进攻齐国的推测被事实给彻底否定了之后。引发函谷关之战的导火索是,秦国悍然违反国际外交准则,想对孟尝君下毒手,孟尝君的身份是齐国丞相,也是齐国的宗室贵族,他在齐国的地位之高仅次于齐王,秦国的做法严重危害到孟尝君的人身安全,也对齐国的国家威望和尊严造成了严重损害。还有,孟尝君是应秦国自己提出的要求,作为两国结盟的友好使者来到秦国的,秦国决定在此期间对孟尝君下手,等于是当着天下各国的面肆意欺骗,戏弄了齐国一顿。秦国的做法这么过分,说明它压根没把齐国放在眼里,所以,齐国的感觉是简直不能忍,理应采取行动报复秦国,替孟尝君找回公道,也替国家赢回威望和尊严,这才是得到齐国领导层普遍接受的理由,也是孟尝君可以发动函谷关之战的真正原因。
日期:2016-06-09 22:41:39
毋庸置疑,秦国的做法非常过分,可是话又说回来,整件事情完全是起因于孟尝君一个人的遭遇,而孟尝君毕竟最后是毫发无损的逃出了秦国,公道,威望,尊严又都是些相对虚幻,抽象的东西,如果攻打函谷关的战役造成了比较大的人员伤亡,很多人就会想,攻打一个函谷关损失都这么大,那么,孟尝君后面还想和秦军主力展开决战,又有多少人会因此而伤亡呢?齐国就为了一些虚幻,抽象的东西付出这么多人员伤亡的实际代价,值不值得?
为了在政治斗争中重新占据上风,齐闵王会抓住孟尝君暴露出的每一个漏洞去攻击他;为了从危机当中拯救秦国,秦国间谍也会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来阻扰孟尝君。他们领头下对这件事发难,函谷关之战就很可能被中止了,孟尝君的计划就最终失败了。所以,孟尝君不仅要完成攻占函谷关的作战任务,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他还必须做到让本方的人员伤亡非常非常小,对他而言,这是一个没有明说但却客观存在的限制条件。